網貸或引爆大學生征信危機

中國經營報

2018-01-21 10:04:16

相比于被趕走的信用卡,在大學校園中,網貸顯然是一個更難“對付”的角色。而校園貸款的巨大需求,也讓“一禁了之”顯得不切實際。

讓信用卡回歸以求更為安全的局面?業內人士認為,即使信用卡全面回歸,也恐怕難敵網貸沖擊。

專家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應高度重視網貸可能給大學生群體帶來的征信危機,更應以“合格借貸人”理念,預見并把控風險,同時搭建校園信用體系,從而在根本上為校園增強抵御力。

擋不住猛獸,或許可以從自建“安全屋”、自穿“防護服”來實現安全,這是業界對網貸沖擊校園問題上的總體建議。

 信用卡的離去

自2002年招商銀行發行了第一張針對學生的信用卡后,多家銀行在信用卡市場“跑馬圈地”中,將發卡的目標人群瞄向了校園。據銀率網調查,2006年國內在校大學生持卡比例為15.1%,2007年上升到24%。

大學生持卡人數不斷攀升的同時,大學生信用卡的逾期情況亦持續增多。由于大學生沒有固定收入,同時自制能力較差,各地都發生了多起大學生過度透支信用卡,家長被迫還債的事件,大大增加了銀行的發卡風險,也引發了學生家長的不滿。

“我不同意孩子辦信用卡或者貸款,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他們不掙錢,正常的消費有家長承擔,去借貸的話,不討論家長的還款能力,學生的信用其實是無法評估的。”北京一位學生家長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達了對學生貸款的不贊同。

杭州一位學生家長表示,學生如果辦信用卡或貸款,每期還款會分散他們學習的專注力,有些學生不敢告訴家長,還有可能會做些違法的事情,不可取。

此外,一些銀行為了搶占大學生市場,對學生的經濟能力、理財能力、信用情況不加嚴格審查,重量不重質,盲目濫發信用卡,客觀上會給某些大學生“惡意透支”大開方便之門,進而引發校園內的誠信危機。

央行發布2009年第一季度支付運行情況報告顯示,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較2008年同比上升133.1%,其中由于學生的還款能力有限,銀行為此付出的壞賬成本急增。

2009年7月,銀監會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對大學生信用卡進行了規定和限制:不得向未滿18歲的學生發放信用卡;對于已滿18周歲但無固定工作、無穩定收入來源的學生,須落實第二還款來源及其償還能力,并以書面形式確定還款責任,否則不得發卡。

通知出臺后,多家銀行陸續停止了大學生信用卡的辦理業務。

“遺憾”的市場

至此,轟轟烈烈持續近5年的校園信用卡“圈地”競賽隨著銀監會的一紙通知告一段落。

一家股份制銀行卡中心負責人2009年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對叫停大學生信用卡業務深表遺憾:“其實很可惜,高校是一個深具潛力的市場,是未來的忠實客戶和高端人群培養的搖籃。”

記者咨詢多家銀行得知,現在各銀行對大學生辦理信用卡業務管理仍然非常嚴格,對學生信用卡的申請,四大行基本不予受理。

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員在采訪中表示,現在沒有針對在校大學生辦理的信用卡業務,但大學生可以辦理父母信用卡的附屬卡。

“由于國家對大學生辦理信用卡有較為嚴格的要求,現在專科、本科在讀的大學生申請信用卡基本上都過不了,研究生和博士生獲批的情況可能好點,但也比較困難,除非學生能夠提供個人穩定的工作證明或收入來源證明。”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但我們針對學生市場推出了類似‘準信用卡’的校園卡,這類卡是沒有額度的,需要先存錢才能消費,功能上類似儲蓄卡,但信用卡優惠活動等是可以享受的,也可以領取銀行信用卡的活動禮品,等到學生畢業有正式工作后,招商銀行會再根據其工作情況給一個正常的額度。”

記者從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了解到,浦發銀行要求父母等擔保人提供書面擔保證明等材料,且工作人員會對學生提供的各種信息嚴格審核。“好一點的學校或研究生、博士生等可能更容易通過一些。”

信用卡的退出,給如今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留足了進軍校園市場的空間。

易觀智庫分析師沈中祥告訴記者,大學生客群基數大,校園消費金融增長空間較大,是借貸平臺看好校園市場的原因之一。

“大學生壞賬率極低,加上校園市場的潛力和未來性,有利于我們培養用戶黏性和忠誠度,學生畢業后,有了收入,還可能繼續在我們平臺進行更大額的消費。”一位分期購物平臺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但一個校園的容量是一定的,在很多平臺競爭之下,通過發傳單或虛假宣傳等方式,例如設置一些有誘惑力的廣告詞,爭取潛在的貸款用戶,很容易影響正常的校園消費環境。”沈中祥也表現出對市場亂象的擔憂。

一方面是企業對市場的看好和趨利追逐,另一方面學生群體的特殊性,也折射出對行業監管漏洞和大學生信用體系的缺失問題。

 大學生信用評估

“大數據”是互聯網的重要優勢,但由于我國征信體系尚未完全放開,互聯網金融平臺之間相互競爭,不愿分享數據,目前關于大學生分期消費和借貸的信用記錄依然缺失。

“這可能引發大面積爆發征信危機,對學生今后的就業生活產生長遠影響。”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犯罪研究中心副所長李大偉告訴本報記者。

李大偉認為,“學生作為平臺的借貸客戶,金融知識匱乏,也可能出現不理智消費的情況,如果平臺的風控不嚴格,產生越來越多的逾期,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會造成一定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相當數量的大學生群體不了解信用卡、信用報告等信用相關知識。

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表示,現在的大學生群體中,攀比消費比較嚴重。在中國金融領域我們常常講“合格投資人”“合格借款人”的概念,實際上,大學生群體不是合格借款人,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完全沒有充分考慮和預判,很多人是事后無法自拔時,才會發現問題的嚴重性。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訴記者,在信貸市場上大學生是弱勢群體,一方面他們有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又沒有收入,違約成本也比較高。事實上,社會上各類無收入和低收入的人員很多,但是這些信用機構為何不會集中向其他無業人員和低收入的農民工放貸,本質上是看重了大學生這塊市場的特殊性。為了前途和信譽,大學生和其家長一般會害怕違約和被追債,即使被收了高利息也會盡量想盡辦法還債。所以作為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的正確引導,監管部門也要嚴格審查對大學生的放貸行為。

《報告》建議,高校、教育機構、央行等部門應支持推廣信用教育,普及相關金融知識;網貸機構應增強產品的針對性以及風險把控,并強化貸后為違約懲戒機制。

南昌大學原副校長劉三秋曾提出,各高校可將學生信用信息報告國家教育部,與教育部學籍管理網中畢業證書查詢系統聯網,最終實現與政府相關部門統一加入查詢平臺,通過首先在全國提供大學生的信用征詢,為加快全國個人信用征詢系統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在個人信用評級指標方面,可參考商業銀行信用評分標準,并根據實際情況變化進行適時動態調整,具體操作可借用國際個人信用FICO評分數量分析法及主觀分析法,建立大學生信用評級模型。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亚洲无玛在线观看 | 久久国内精品综合 | 亚洲视频日本有码中文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蜜芽 | 亚洲国产99在线精品一区欲臀 |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