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鄂州的一歲多的寶寶患了手足口病,并在兩天內發展成“手足口病合并腦炎”。雖然經過半個月的治療后脫離了生命危險,但仍有成為“植物人”的可能。
5—6月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期,不少家長致電武漢晚報,十分關注病情走勢。昨天,本報記者走訪武漢同濟、市醫療救治中心、省人民、市三醫院、市五醫院等醫院發現,今年手足口病患兒的確多于去年,但目前情況仍屬正常波動,并未出現爆發性大流行。醫生稱,手足口病傳染性極強,但也不是家長想象中那么可怕,大部分患兒都能較快恢復。
寶寶撿回一條命卻傷了大腦
昨天,武漢晚報記者在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住院部看到,一樓、二樓感染科病區已人滿為患,四樓、五樓肝病病區也被騰出來收治手足口病患兒。同濟醫院、省人民、市五醫院等醫院的兒科門診,等候區的座位已坐滿,市三醫院光谷院區兒科主治醫生王麗艷說,“五一過后,門診接診的手足口病患兒有三百多例。”
王麗艷告訴記者,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眼下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5歲以下的嬰幼兒最易“中招”。手足口病傳染性極強,但也不是家長想象中那么可怕,一般很快就可以被控制,不過也有極個別患兒的病程會發展得特別快。
來自湖北鄂州1歲3個月的肖寶寶就是在兩天內迅速發展成“手足口病合并腦炎”。“入院便告病危。”市醫療救治中心感染科主任文丹寧回憶,寶寶5月1日有點發燒,父母在當地診所進行了退熱處理。可次日中午,孩子體溫又到了39.7℃,晚上8點轉到醫救中心來時,患兒已經昏迷不醒,四肢抽搐,雙眼上翻,確診為重癥手足口病。更令人揪心的是,核磁共振檢查顯示,孩子大腦已經受損。
昨天,在住進市醫療救治中心重癥監護室半個月后,寶寶體溫才恢復正常,脫離生命危險。可因合并腦炎,后期還需做康復訓練,寶寶今后是否會出現運動功能障礙、智力缺陷甚至變成“植物人”,目前都還是個未知數。
并未出現爆發性大流行
市醫療救治中心前身是武漢市傳染病醫院,定點治療國家39種感染性疾病。4月以來,感染病區就住滿了手足口病小伢,幾乎變成“兒童醫院”。昨天,記者在病區走廊,不時聽到孩子的啼哭聲,醫護人員在各個病房間穿梭,不斷交流著患兒的病情。
“今年已經收進來1500多個孩子,而去年同期只有600個左右。”文丹寧說,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約有三至四成需住院治療,大部分孩子能夠較快恢復,約一成的孩子情況比較棘手,會轉成重癥,1歲多的肖寶寶就是今年收治病情最嚴重的患兒,當然這也是極少見的個例。
為何今年發病增多?文丹寧坦言,原因并不明顯,偶然因素較大。她說,每年5—6月就會進入手足口病高發季,每年發病人數都會上下波動,比如2014年患兒較多,去年略下降了一些,今年又出現了增長。
文丹寧稱,感染性疾病似乎就有這樣一個規律,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大年”“小年”,但目前情況仍屬正常波動,并未出現爆發性大流行。
一旦起疹發燒要立即就醫
同濟醫院兒科醫生黃永建說,手足口病為自限性疾病,通常一周內可“不藥而愈”。不過家長不能大意,一旦出現并發癥,病情則可能在數小時內快速發展,嚴重時危及生命。
黃永建說,手足口病大多急性發熱出疹起病,一般為38℃左右,多數患兒手掌、腳掌、口腔黏膜會出現紅疹,臀部或膝蓋會出現皮疹,部分患兒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此時家長應高度重視,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如果出現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等癥狀,往往意味著出現并發癥,最好直接到市醫療救治中心進行住院治療。也有少部分患兒在手足口病初期僅表現為咽部有大片紅,與化膿性扁桃體炎相似,容易被家長忽視。
黃永建告訴記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多達幾十種,并非感染一次便可高枕無憂。即使孩子去年得過手足口病,體內有了這種病毒的抗體,但今年可能會因感染另一種病毒再次得手足口病,家長決不可掉以輕心,有的孩子一年甚至會得幾次手足口病。
另外,省衛計委官網發布提示,隨著氣溫逐漸升高、雨水較多,湖北省已進入麻疹、手足口病、腸道傳染病等夏季重點傳染病的高發期,各地應加強學校、托幼機構等重點場所的監測和防控工作,做好重點病例的個案調查和采樣檢測工作,加強健康宣傳,培養健康生活方式,防止傳染性疾病的爆發流行。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