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顯示,以最新估算的解禁市值計,6月解禁規模將成為年內第二高點。
在今年解禁市值規模較大的1月份和5月份,A股表現相當疲弱,1月份甚至創下年內最大單月跌幅。
5月即將收官,市場依然看不見轉好跡象,那么6月份的A股解禁情況又怎么樣呢?
數據顯示,盡管6月解禁的限售股數量將從5月份的179.13億股下降至157.93億股,但解禁市值卻較5月份出現上升(以當前股價估算的市值,下同),達到2434億元,為今年次高點,僅次于今年12月份的3803億元。
總體上看,在6月有解禁限售股的不到百家公司中,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和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成為解禁的主體,分別有44家和37家。此外,還有部分屬于股權激勵、追加承諾、配股等原因產生的限售股份,股改產生的限售股份解禁的公司僅天海投資和長安汽車[-0.28% 資金 研報]兩家。
從個股解禁規模上看,國泰君安[0.00%]6月解禁規模最高。若按照今日收盤價計算,解禁總市值超過500億元。國泰君安2015年6月上市,至今年6月剛好滿一年。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當時上市公告書中的承諾,6月份具有解禁資格的深圳投控、上海城投等均對減持作出相應承諾,如深圳投控承諾,如在解禁期滿兩年內減持,累計減持數量不超過其持股數的30%。上海城投及其子公司上海城投資管則承諾,若在解禁期滿兩年內減持,累計減持數量不超過其持股數的50%。國泰君安前十大股東多為國資股東,此類股東多偏向戰略投資或長線投資,實際減持壓力或不如數字上顯示的大。
此外,綠地控股、廣匯汽車預計解禁市值亦超百億。科倫藥業[-1.23% 資金 研報]、普路通等中小板個股解禁壓力也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