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總量,逼近阿根廷
GDP每天100億,意味著我省的經濟實力更強了。
從全國GDP總量來看,前三季度共有13省市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其中,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均為5萬億以上級別,前十位剩余的省市分別為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北省和上海市。湖北在全國排名第7位。與全球相比,相當于2017年排名第21位的阿根廷(36849億元)。
從人均GDP來看,2017年,湖北在全球屬于第五檔(人均GDP在8000-10000美元),達到世界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但低于內地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山東、內蒙古、重慶,位居第11位。按照目前各省市的人均GDP增速測算,今年的位次不會有明顯變化。
人均GDP,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世界銀行的高收入國家水平標準是人均GDP在1.2萬美元左右。按照2017年的統計數據,武漢市已超過此標準。今年,襄陽和宜昌的人均GDP也離這一標準更近了。
前三季度,全省已有多個市經濟增速超越或持平全國、全省平均成績。武漢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同期增長8.3%,增速連續7個季度加快,分別快于全國、全省1.6和0.4個百分點。鄂州、咸寧、神農架林區經濟增速均快于全國和全省。
略有遺憾的是,期盼已久的2000億經濟總量的城市仍未出現。
長期以來,我省除“一主兩副”以外,沒有經濟總量超過2000億元的地市,第二方陣和第三方陣間“斷檔”。從前三季度的數據看,最接近的是荊州市與孝感市。按照當前增速不變測算,依然離2000億元有差距。
新的核心競爭優勢,正在形成
經濟總量的提升,并不代表我省的綜合實力真正達到了世界中等收入國家水平。這個階段,更需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定力,走出一條新路。
今年以來,這條新路的路徑愈加清晰,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了。
高新技術產業占比提升。前三季度,體現技術升級的高技術制造業、體現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和體現綜合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均實現較快增長,貢獻率分別為13.8%、20.8%和33.3%。
供給體系技術含量提升。中國橋、中國路、中國港、航母、機器人、大飛機、先進武器,湖北身影、湖北元素頻頻亮相,為全國高質量發展貢獻湖北力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以“芯屏網端”產業集群為代表,我省在全國乃至全球參與競爭的引領性產業,正在構筑湖北經濟發展的新勢能。
1元的芯片產值,可帶動電子信息產業10元產值、100元的GDP。
武漢中國光谷,一條10余公里的高新四路,“芯-屏-網-端”領域的核心企業扎堆。華工科技,其飛秒激光器像切豆腐一樣切割手機屏幕;中國信科,鋪設“信息高速”,能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能入“海底兩萬里”;武漢新芯,能讓一枚指甲蓋大小的芯片裝上1000多部高清電影……存儲芯片、顯示面板、智能終端、數字經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核心產業,一支世界先進水平的研發創新團隊,已在光谷集結。11月29日舉行的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 2018 年會上,在半導體產業最上游的芯片設計領域,武漢增速排名全國第三。(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專家評說
向后工業化時代進軍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人均GDP超過9000美元,是否意味著我省已接近中高收入國家水平?
省社科院研究員姚莉說,經濟學上是以2008年美元匯率為對照,處于6000美元-12000美元區間,就是步入工業化中后期階段的一個重要標志。超過1.2萬美元,就可以視為進入發達經濟的階段。
人均GDP超過9000美元,仍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是唯一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除了人均GDP外,還有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城鎮化水平等指標來綜合衡量。“目前湖北仍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的發展階段,隨著經濟綜合實力的提升,未來一定會向后工業化時代進軍。”
2018年,湖北經濟“穩”的特點十分鮮明,前景可期。
武漢大學教授鄒薇認為,中央提出“六穩”,基礎是穩健的經濟增長。如果經濟增長速度低、起伏大,其他的“穩”就很難得到保證。從前三季度的數據看,湖北GDP增速達到7.9%,一二三季呈穩步上升態勢。
穩的同時,進的力量在增強。鄒薇說,從前三季度的數據看,傳統產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等過去分量較重的投資增速在降低,但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增長較快。同時,盡管出臺了一系列減稅政策,但稅收總額還在增長,證明稅基——企業效益轉好,居民收入增長穩健。
鄒薇說,經濟學上,GDP“含金量”是指每萬元GDP所對應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增速跑贏了GDP增速,這就表示GDP的“含金量”越來越亮。
姚莉認為,2018年湖北經濟有喜有憂。喜的是,新的重大增長點在集聚,制造業投資比較強勁;憂的是,基礎設施投資下滑特別是房地產投資下滑,反映到今年底和明年,會對主要經濟指標有一定影響。
發展案例
高德,紅外“英特爾”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在手機上裝一個特殊的鏡頭,就有了熱成像功能。這個“神器”,是高德紅外最新推出的模塊化熱成像相機,剛剛拿下“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
這款相機,可以檢測埋設在墻壁、地板中的供電、供暖管道,防控室內火災,成為“看門人”。還能及時發現人體溫度的細微差別。
讓這一切變得神奇的,是紅外探測技術。經過近10年的艱難攻關,高德紅外擁有了紅外探測器芯片自主研發、量產、迭代能力。“從衛星到飛機到導彈到裝甲車、坦克,幾乎所有的武器都會用到紅外熱成像。自主研發這條路,非走不可。”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說。
通過工業設計、制造等多方面努力,2017年高德紅外建成我國最先進、批產規模最大的3條8英寸紅外探測器研制生產線,生產的紅外探測器產品具備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空白,不僅使得我國夜視夜戰裝備和精確打擊武器系統不再受制于人,保障了國家安全,而且大批量、低成本的紅外芯片也被廣泛應用于民用紅外市場。
今年的光博會上黃立曾宣布,將全面轉型為一家紅外芯片和平臺供應商,成為紅外界的“Intel”,而不再是僅僅提供紅外產品的廠商。高德紅外,正成為湖北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典型案例。
(責任編輯: 陳劍)
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