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爵士樂餐廳,隨著憂傷的藍調(diào)響起,高大上的氣息瞬間充滿了空氣。可是如果我告訴你,這份“浪漫”的背后卻是一份苦難,你是否會相信?《車輪上的美國》第四期用滿滿反差的資訊,再次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在鋼琴和薩克斯交織出的優(yōu)雅背后,爵士樂的真相到底如何?在《車輪上的美國》節(jié)目中,隨著賽麟汽車的滾滾車輪,我們走訪了美國搖滾樂之鄉(xiāng)孟菲斯,在美國人的母親河畔了解文化與爵士樂之間的淵源與糾葛。

爵士誕生于棉花地,從苦難到藝術(shù)究竟有多遠?
高大上的爵士樂前身,是密西西比河畔的黑人在棉花地里勞作時的“勞動號子”。和中國民歌里為了提干勁的實用派“勞動號子”不同,美國黑人的“勞動號子”卻多了一份走心和治愈。
正如許多偉大的藝術(shù),都來源于苦難一樣。《車輪上的美國》節(jié)目中的,“美國老炮”王曉麟博士告訴我們,我們聽到的憂傷藍調(diào),背后確實有這樣一段憂傷的歷史。黑奴們在棉花地里勞作時,為了緩解被奴役的痛苦,他們將黑人靈歌進行改編并在勞動中演唱,從中獲得心靈上的告解。當然,隨著南北戰(zhàn)爭后,蓄奴制度的廢除,藍調(diào)進一步發(fā)展,以展現(xiàn)情緒,不拘泥于調(diào)式等特點,發(fā)展成為現(xiàn)在的爵士樂,從棉花地走向世界舞臺,用獨特的旋律和歌詞治愈了更多人。從苦難走向藝術(shù),這是音樂帶給人們的力量,也是藍調(diào)與爵士樂自身的魅力所在。

體育,音樂,舞蹈,美國黑人的“三項全能”
正如《車輪上的美國》說的,黑人的藍調(diào),影響了美國鄉(xiāng)村音樂、爵士樂、搖滾樂等幾乎所有的流行音樂形式。翻看美國的文化史,黑人在體育,音樂,舞蹈領(lǐng)域,幾乎堪稱三項全能般的存在。
如果你以為,NBA里幾乎一半的黑人和田徑運動員,就是黑人在美國文化上最大的“表現(xiàn)”,那你就錯了。從“靈魂歌王”雷·查爾斯到“流行音樂之王”邁克·杰克遜,一個個跨時代的名字在美國音樂文化上幾乎占據(jù)了“半壁江山”。爵士,搖滾,流行音樂和舞蹈,這些已經(jīng)融入進黑人血液中的“種族天賦”,為他們在美國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因美國是個多元的國家,在獨特的文化交融性面前,美國黑人孕育出了自己的文化特性,才有了如今在文化領(lǐng)域中的種種成就。
只是聊聊音樂,就能挖出這么多關(guān)于美國歷史與文化的真實點滴,每周在騰訊、愛奇藝、優(yōu)酷平臺上線的《車輪上的美國》,確實是干貨滿滿。如果你對美國文化有著濃厚興趣,這檔節(jié)目是不容錯過的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