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江蘇省銀監局網站公告,工商銀行蘇州分行因未查出“首付貸”被罰款25萬元。據了解,這是自“首付貸”被叫停后江蘇省開出的首張罰單。根據網站信息顯示,工行蘇州分行因對借款人首付款來源審核不嚴、未發現部分首付款來源于開發商,導致個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實際首付款比例不足,按照相關管理條例被處以25萬元罰款。
今年8月,國家七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加強房地產中介管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首付貸業務被正式全面叫停。而相關信息顯示,江蘇省對工行蘇州分行對購房首付貸“失察”事件的處罰決定日期為8月4日,彰顯了自年后房價漲幅與地產新政數量均名列前茅的江蘇省銀監局對《意見》的落實力度。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網易財經表示,江蘇此次銀監局的動作強硬,可以認為監管層開始著手進行了個貸市場中高杠桿策略的管控。近期蘇州等華中重點城市調控政策雖有收緊,但是房價并沒有實質性下跌,因此在執行層面上的嚴抓有利于強化商業銀行在操作層面的業務規范。同時也向江蘇省其他重點城市的商業銀行起到了警示與示范作用。
以“借錢給你付首付,同時收取一定利息”為主要操作方式的首付貸雖然在房價節節攀升,但調控步步收緊的地產市場為不少買家減輕了首付壓力。但同時,首付貸亦直接大幅提高了購房者的實際負債水平,相當于金融系統表外的配資,銀行和監管機構均無法監控,使得房地產貸款名義杠桿水平嚴重失真。“這個模式能安穩玩下去的前提是房價持續上漲,一旦樓市下滑,購房人棄房違約的概率就會增大。”有業內人士表示。
“首付貸的內容很多,但都不外乎是在購房者首付不足的情況的一種任性購房心態。是按揭貸款之外的一種資金風險。首付機制被破壞后,部分行為甚至是在房企、中介或商業銀行的產品設計下進行的。”嚴躍進告訴網易財經。據網易財經了解,向買房人發放首付貸的機構形式有3種:一是開發商或房產中介機構,通過自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向購房者提供首付貸款服務;二是開發商或房產中介機構與第三方互聯網金融機構合作,由前者提供購房首付貸款需求,后者提供資金貸款;三是互聯網金融機構獨立提供貸款服務。目前能夠自身形成閉環的僅有3家,大多數中介機構還是以尋求第三方金融機構合作的形式提供產品,特別是與P2P平臺的結合,資金多來源于個人投資者。
據媒體報道,雖然首付貸業務被正式全面叫停,但銀行、P2P網貸平臺等機構仍暗地里為首付貸提供便利。平安銀行、渣打銀行、宜信、拍拍貸、厚澤金融、中安信業等機構甚至百度金融自身仍借首付貸之名做網絡推廣。
作者:方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