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業協會周一最新下發通知,要求私募基金積極開展全行業自查自糾活動,自查對私募來說相當于新一輪“大考”,29日起至9月底的這一輪自查內容有哪些?除了自查,私募還要在哪些方面加強自身建設?
協會此次下發通知,也是“兩個加強、兩個遏制”專項檢查迎來回頭看階段。
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2015年1月起,證監會在證券期貨行業開展了“加強內部管控、加強外部監管、遏制違規經營、遏制違法犯罪”專項檢查工作。目前,這一專項檢查工作迎來回頭看階段。
大考內容有五項
中基協表示,根據證監會近兩次專項檢查情況,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規意識薄弱,違法違規事件不斷,私募基金行業應引以為戒,被檢查發現問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應及時整改落實,其他私募基金管理人應參照開展自查自糾活動,進一步排查機構自身可能存在的重點環節風險隱患,加強私募機構內部管理,強化守法意識與合規意識,規范開展私募基金業務。
自查自糾范圍包括:
公開宣傳推介
向不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
兼營非私募基金業務等高發頻發
重復發生的薄弱環節
以及資金安全性和運作合規性。
按照協會要求,自查結束后,協會將定期抽查相關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落實整改情況,對自查問題比較嚴重、整改不到位、問題重復發生、出現新風險新問題等情況的私募機構,協會將進一步采取相關自律措施。涉嫌違法違規的,協會將及時移交監管部門處理。
加強內部管理及制度建設
針對私募基金行業風控意識薄弱、合規人員較少、有效制度缺乏等問題,中基協要求,通過私募機構開展政策學習,員工培訓以及業務自查等方式,了解最新私募政策及相關自律規則,加強機構內部守法合規意識,促進內部管理制度建設,重點關注是否建立投資決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風險控制管理、合規管理、內部控制、利益沖突防范、信息披露、檔案管理、激勵約束、內部問責等相關內部管理制度,是否有效執行,是否存在風險薄弱環節和重大遺漏,加強機構自身自律意識,完善內部風險合規管理,提升整個私募行業規范運作水平。
強化從業人員合規意識
面對私募基金行業存在的風控與合規意識薄弱、社會責任意識欠缺、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等問題,中基協要求,通過回頭看工作,以政策宣傳、教育培訓、典型案例等方式,協會將組織開展一次私募基金行業守法意識、合規意識的教育活動,提升私募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合法合規意識,嚴格自律,合規展業。
協會也將制作相關政策宣傳課程,列入基金從業人員年度后續職業培訓強制學時,便于私募機構及時組織從業人員學習以及開展內部員工培訓,相關后續培訓課程及學時要求協會另行通知。
73家私募被采取監管措施
實際上,今年上半年,證監會已組織各證監局對305家私募機構開展了專項檢查,涉及基金2462只,管理規模0.9萬億元,占行業總規模的14%。專項檢查重點包括募資行為合規性、基金資產安全性、信息披露及時性、基金杠桿運用情況、是否存在侵害投資者權益行為等5個方面。檢查對象確定以風險為導向,同時按照管理規模分層隨機抽取,在保證一定覆蓋面的基礎上力求提高檢查針對性。
資料圖
從檢查情況看,不少私募機構依然存在違規問題,個別機構還涉嫌違法犯罪。檢查發現,4家私募機構涉嫌非法集資、非法經營證券業務;
6家私募機構存在承諾保本保收益、挪用或侵占基金財產、基金資產與自有資金混同、虛構投資項目騙取資金等嚴重違法違規、侵害投資者利益行為;
65家私募機構存在公開募集、未按合同約定托管基金財產、投資方向不符合合同約定、費用列支不符合合同約定、未按合同約定進行信息披露、證券類私募機構從業人員無從業資格等一般性違規問題;
199家私募機構存在登記備案信息不準確、更新不及時、合格投資者管理制度不健全、私募基金風險評級及對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評估不到位等其他不規范問題。
針對上述專項檢查發現的問題,根據違法違規行為的具體情況,證監會依法采取以下處理措施:
一是相關證監局將涉嫌犯罪的4家私募機構違法線索移送地方政府或公安部門,并對其中3家機構采取行政監管措施;
二是相關證監局對6家存在承諾保本保收益等嚴重違規問題的私募機構立案稽查,并對其中5家機構采取行政監管措施;
三是相關證監局對65家存在公開募集等問題的私募機構及1名責任人采取行政監管措施;
四是對5家失聯私募機構,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啟動失聯程序,向社會公示。
同時,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對上述機構中存在違反自律規則的機構及相關人員采取相應自律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