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4月底的臨近,16家上市白酒企業2015年年報基本已全部披露完畢。數據顯示,除青青稞、金種子和沱牌仍處于業績下滑的尷尬處境外,其余白酒上市公司2015年年報均呈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態勢,在經歷前幾年的“寒冬”后,中國白酒行業開始進入全面復蘇階段。受益于白酒行業的全面復蘇,“戴帽”ST的酒鬼酒和水井坊成功“摘帽”,酒類電商平臺酒仙網、1919酒類直供更是出現年度業績暴漲;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歷2014年中國啤酒行業二十多年來的首次增長后,去年中國啤酒行業的情況仍不容客觀,青啤、燕京等老牌中國啤酒巨頭“引領”了2015年中國啤酒行業的整體下滑。
十余家白酒上市公司業績呈現雙增長
貴州茅臺近日發布2015年度財報,報告顯示,2015年度公司營業收入326億元,同比增長3.44%;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55億元,同比增長1%;報告期末,總資產863億元,同比增長31%;期末預收款項82.6億元,同比大增460%。另一家白酒“巨頭”五糧液業績顯示,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16.59億元,同比增長3.0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76億元,同比增長5.85%。
除茅臺五糧液外,瀘州老窖、水井坊、汾酒、洋河、古井貢、酒鬼酒、今世緣、老白干、皇臺、伊力特、順鑫農業等白酒上市公司2015年業績也均呈現出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這與2014年,16家白酒上市公司中,除茅臺、沱牌舍得。順鑫農業、古井貢、老白干五家白酒企業業績輕微增長,企業10余家白酒上述公司業績均下滑的境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如瀘州老窖、洋河、汾酒等幾家企業的2014年和2015年的年報就頗具對比性。數據顯示,瀘州老窖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69億元,同比增長28.8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73億元,同比增長67.42%。洋河股份2015年報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60.52億元,同比增長9.4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65億元,同比增長19.03%。山西汾酒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1.29億元.,同比增加5.4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5.21億元,同比增加46.34%。而這三家公司在2014年,營收分別下滑48.68%、2.34%和35.67%,凈利潤分別下滑74.41%、9.89%和62.96%。
除茅臺、五糧液等老牌白酒“巨頭”業績回暖外,包括古井貢、今世緣、老白干、伊力特在內的地方屬性較強的區域性白酒企業在自身的調整下,2015年業績表現也頗為“喜人”。以江蘇省白酒上市公司今世緣為例,據網易財經了解,今世緣目前正在進行“喜慶+”戰略轉型,正式轉型進軍婚喜慶產業。按照今世緣的規劃,其計劃在做好主業的基礎上,實現從白酒到婚喜慶相關產品的延展,如紅酒、帶有公司Logo的喜糖、貼紙、婚慶飾品等,打造多樣化的文化創意產品,形成企業自身業務與喜慶產業深度融合的獨特競爭優勢。其年報顯示,2015年,今世緣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25億元,同比增長1.0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85億元,同比增長6.14%;。
分析師向網易財經指出,上述白酒上市公司2015年的年報從另一個角度再次證實了白酒行業目前已經進入了緩慢復蘇期。數據顯示,2015年1至10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367.14億元,同比增長7.75%;利潤總額558.13億元,同比增長5.51%;稅金429.89億元,同比增長4.81%。
青青稞、金種子和沱牌“逆市”下滑
白酒行業整體進入緩慢復蘇期,但也有企業仍陷在業績下滑的“泥潭”難以自拔。數據顯示,青青稞酒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3.6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0.5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7.8%。對于業績下滑,青青稞酒解釋稱,白酒行業仍處于震蕩調整格局,本年度公司加大了促銷力度,加之控股子公司中酒時代處于轉型調整期,公司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下降。
金種子酒業和青青稞酒情況較為相似,年報顯示,金種子酒業2015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28億元元,同比下降16.74%;實現營業利潤5355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2.2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08萬元,同比下滑41.19%。
如果說上述兩家企業還只是業績下滑,那么剛剛“混改”的沱牌舍得去年的業績則會給新東家天洋控股帶來雙重壓力。在剛剛曝出職工安置風波后,2015年沱牌舍得大幅下挫的業績無疑給天洋控股再次“當頭一棒”。根據公告,沱牌舍得去年實現營收11.56億元,減少19.99%;凈利潤713萬元,減少46.76%;同時,公司扣非后凈利潤僅為240.7萬元。
按照當地射洪縣政府當初對接盤方天洋控股提出的“2018年沱牌舍得集團力爭實現50億元銷售收入,稅收10億元;2020年,沱牌舍得集團力爭實現100億元銷售收入,稅收20億元”的業績要求測算,到2018年,沱牌要在2013年的營收基礎上,每年實現至少22%的增速。此前,沱牌舍得計劃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8億元,而實際僅為11.56億元。
據網易財經此前報道,2015年8月,天洋控股集團以38.22億元價格拍下沱牌舍得集團70%股權,從而間接控股沱牌舍得近30%股份。接手沱牌舍得后,天洋控股在今年清明節前夕就遭遇員工不滿安置方案而停產維權事件。據悉,當地政府擬對沱牌舍得的母公司四川沱牌舍得集團有限公司進行戰略重組,沒想到3月22日下發草案后,很多職工對安置費用一項和歷史遺留問題有不同訴求,進而引發連日停產。
酒鬼酒、水井坊去年成功“摘帽”
如果說,16家白酒上市公司誰最在乎2015年的年度業績,其中恐怕要首推水井坊和酒鬼酒。由于連續幾年的虧損被ST的兩家酒企2015年成功實現了摘帽。*ST酒鬼對外披露2015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6.01億元,同比增長54.76%;凈利潤為8856.96萬元,同比增長190%,公司實現扭虧為盈;基本每股收益為0.2726元。*ST酒鬼表示,2015年面對宏觀經濟持續下行、白酒行業深度調整的影響和挑戰,公司緊緊圍繞“精耕湖南市場、創新營銷模式、打造重點產品、控制成本費用、加強隊伍建設”等五個重點展開各項工作,經營業績實現扭虧為盈,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為公司走出低谷、走向穩定發展打下了較好基礎。
而另一家企業水井坊去年業績也較為“亮眼”,水井坊4月27日晚間披露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8.55億元,同比增長13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797萬元,同比扭虧為盈。擬現金分紅3664.1萬元,占合并報表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41.65%。
據網易財經了解,上述兩家ST公司為了2015年業績扭虧為盈可謂是絞盡腦汁,以水井坊為例,受行業調整影響較深的水井坊,2013年、2014年凈利潤分別虧損1.54億元和4.2億元。2015年,為了“保殼”水井坊也是進行了諸多調整,據網易財經了解,水井坊2015年在產品機構和價格體系也進行了相應調整。水井坊相關負責人此前曾向網易財經表示,自2012年底至今,白酒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順應新的市場形勢,滿足不同省份和地區的市場需求,水井坊公司采取更加靈活和具有針對性的商業運作模式,包括總代模式、一級分銷商直接合作的新模式。同時,在新興渠道、商超(全國及地區型)以及電商渠道都進行了積極建設。
2015年上半年,水井坊業績開始復蘇,也是在這個時間,水井坊悄然進行了人事更迭。外籍主帥大米悄然離職,曾在啤酒行業任高管、58歲的香港人范祥福出任新的主帥,成為水井坊近5年來的首位中國籍總經理。在一次媒體見面會上,水井坊相關負責人向網易財經表示,公司管理層結合目前實際情況及外部競爭環境,在董事會領導的總經理負責制的組織架構框架下,按合規、內控要求,對公司部分部門架構進行了調整。另外,公司也在積極進行營銷網絡、產品線、銷售渠道、團隊架構等方面的調整,以搭建新形勢下最佳的發展平臺。“為了公司股票能夠在資本市場上正常交易不被退市,公司會積極努力,哪怕是賺一塊錢也爭取扭虧。”
酒類電商去年業績亮眼
白酒行業整體性復蘇,也帶動了酒類電商企業去年業績的高速增長。國內最大的酒類電商酒仙網近日交出了掛牌新三板后的首份年報,年報顯示,2015年酒仙網實現營收21.92億元,同比增長38.93%;凈利潤方面則虧損2.51億元,而由于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的縮減,整體虧損收窄12.62%。1919酒類直供發布2015年度財報顯示,2015年,公司實現收入11.96億,同比增長95.98%,凈利潤1208萬,暴增117.04%。
對于酒類電商去年業績的大增,有分析師向網易財經指出,從酒行業來看,可以說過去是廠家的黃金十年,未來是流通業的黃金十年,酒類行業的市場空間很大,流通企業應該成為酒業未來發展變革的主要力量。“隨著我國酒業市場的消費需求變化,消費者需求在傳統的渠道很難得到滿足,我國酒類電商渠道將逐步成為消費的主流,電商所占的市場份額將會越來越高,傳統渠道所占份額將會逐步下降,另一方面,2016年移動電商將更加成熟,支付將更加便利。”。
袁仁國:白酒行業仍處于調整的陣痛期
對于白酒行業的整體復蘇態勢,在去年年底的茅臺經銷商大會上,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向網易財經指出,白酒行業多年積累形成的酒企過多、產能過剩、競爭過度、廣告過濫等矛盾依然凸顯。“從行業發展形勢看,經過3年的調整,白酒行業增長方式由量擴張的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品牌效應、文化效應、質量效應、市場精耕細作等方式轉變,盈利模式由總量增長模式向結構優化模式轉變。但白酒行業仍處于調整的陣痛期、轉型的探索期和復興的準備期”。
袁仁國的看法也代表了行業大多數的人的看法,在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華澤集團董事長吳向東在接受網易財經專訪時表示,在過去的2015年,雖然有部分白酒企業業績回暖,但從整個行業來看,行業仍然處于調整期。“未來幾年白酒行業仍將進入調整期,受餐飲行業需求等因素影響,未來優質品牌和性價比較好的白酒產品需求量仍然會很大”。
有行業分析師向網易財經表示,就目前而言,雖然行業處于復蘇階段,但白酒行業產能過剩等核心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化解。“白酒行業目前依然有許多要調整的地方,下一步行業可能會進入大整合階段:如高端越來越少、兼并重組增多、渠道變革加速、營銷更加精準”。
據網易財經了解,目前產能過剩和企業分散且良莠不齊是白酒行業面臨的主要兩大問題。釀酒產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截至2015年末,我國白酒產能將達到960萬千升的目標。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白酒行業累計產量就已達1257.13萬千升,事實上,整個“十二五”期間,白酒行業年均產量均達到千萬千升級別。此外,目前國內僅規模以上的酒企多達2000多家,更不用說各地多如牛毛的中小酒企了。
青啤、燕京引領國產啤酒業全面下滑
從業績來看,白酒行業2015年整體進入復蘇期,然而國產啤酒行業確是“冰火兩重天”。青島啤酒發布2015年年報顯示,2015年青島啤酒實現營業收入276.35億元,同比下降4.8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13 億元,同比下降13.92%。從青島啤酒2015年年報可看出,營收、凈利均出現下滑。產量方面,青島啤酒2015年銷量為848萬千升,同比下降7.36%。對于青島啤酒業績和銷量下滑,中泰證券研報表示,青島啤酒2015年業績下滑較大原因在于銷售情況不佳、整合三得利所致;而銷量下滑源于國內啤酒整體消費的減少和與百威等海外巨頭的競爭加劇。
除青島啤酒外,另一家國內啤酒巨頭燕京啤酒業績業績也不理想,數據顯示,燕京啤酒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25.38億元,同比下滑7.15%;凈利潤為5.88億。同比下降19.02%。
據網易財經了解,2014年,中國啤酒行業累計產量4921.85萬千升,同比下降0.96%,這是中國啤酒行業二十多年來的首次出現負增長。而進入2015年,下滑的態勢仍在加劇。繼續呈現下滑態勢,2015年1-10月中國啤酒產量為4197萬千升,同比下降5.73%,在白酒、紅酒、啤酒三大酒種中下滑幅度最大。
對于國產啤酒市場的連續兩年下滑,有分析師向網易財經指出,進口啤酒的滲透,是導致國產啤酒市場縮水的重要因素。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進口啤酒總量為34.800萬千升,較前一年增長60%。2015年前十月,中國進口啤酒47.313萬千升,同比增加62.9%。“此外,國內啤酒市場產能嚴重過剩外加經濟大環境不景氣也是導致啤酒業遲遲未能走出寒冬的關鍵因素。國內啤酒企業大多為國企,機制、管理等方面都不具優勢,同時進口啤酒和國外啤酒的進擊對國內啤酒業的發展有很大沖擊,國內啤酒企業以后的發展可能相對艱難。”。
中泰證券分析師表示,國內啤酒行業競爭格局短期難以改善,行業集中度很高但相對市占率差距仍然不大,國內啤酒行業未來2-3年內可能仍然處于調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