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中農業大學馮蘭教授專講*
通訊員:梁春山、茅稔
春風化雨潤心田
春日融融,禮韻悠長。4月15日下午,廣升小學的禮堂內,輕音樂如溪流潺潺,主持人以溫潤的語調拉開序幕:"禮是天地間的秩序,儀是人世間的溫情。今日,我們以禮為橋,共筑心靈的芬芳。"
蘭香盈室啟新章
掌聲中,馮蘭教授緩步登臺,眉眼含笑,如蘭生幽谷。主持人向全場介紹:"馮蘭教授,深耕禮儀文化三十余年,用學術滋養桃李,以風范詮釋文明。"隨后轉向臺下:"今日盛會,感謝江夏區科協、教育局的鼎力支持,也幸得江夏區教育局梁科長傾力協助,廣升小學王校長全程相伴,共繪禮儀教育藍圖。"
沃土育花謝遠芳
王校長登臺,言辭真摯如老友敘談:"感謝馮教授帶來禮儀的甘霖,感謝梁科長以行動支持德育深耕。愿今日的每一句教誨,化作明日校園的文明新芽。"話音未落,掌聲已如春潮涌動。
童聲禮韻共相和
優秀學生代表手捧鮮花走向臺前,稚嫩的臉龐寫滿莊重。馮教授接過花束,輕撫孩子肩頭:"禮儀不在云端,而在你我指尖。"大屏幕同步亮起,她以"不學禮,無以立"為引,將站姿坐態化作趣味歌謠,把"口罩禮儀""隔空問候"融入生活故事。學生們時而模仿示范,時而齊聲跟讀,禮堂化作禮儀實踐的鮮活課堂。
演講中,馮蘭教授圍繞學生文明禮儀主題,從不學禮,無以立、小學生基本禮儀常識、日常行為禮儀細則——細節決定命運、禮儀操作實訓——強化自律意識禮儀四個方面進行了講解。馮教授結合學生學習生活以及疫情期間特殊禮儀故事,運用有趣的圖片、生動典型的事例、活潑歡快的歌曲、瑯瑯上口的兒歌,從姿態、動作、儀表等細節上講述了禮儀知識的重要性和規范性。
馮蘭教授還提前查閱了學校的信息,從廣升小學教育理念談起,圖文并茂談及學校特色,一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專家對他們的了解及尊重,營造了和諧的講座氛圍。
躬身踐行從小始
互動環節,學生紛紛舉手分享:"以前覺得禮儀是規矩,今天才懂它是溫暖的尊重。"馮教授頷首微笑:"彎腰撿紙屑是禮,輕聲說謝謝是儀,文明正是由這些小事壘成的高塔。"臺下學子紛紛點頭,眼神灼灼如星火。 紛紛表示學禮儀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禮樂交融照前路
講座落幕,梁科長快步登臺對今天的講座進行深刻的總結。演講過程中他一直坐在學生中間,以身示范坐如鐘,自始自終跟校長、老師、學生一起認真聆聽。"馮教授的課像一盞燈,既照亮傳統禮儀的根脈,更點亮現代文明的薪火。"他引用《禮記》"禮者,人道之極也",話音一轉,"但禮儀不是背在身上的包袱,而是長在心里的溫度。"
童聲朗朗向朝陽
"禮為徑,德為舟——"梁科長挽起袖口,親自指揮全場齊唱《我心中的路》。童聲清越如雛鳳初鳴,師聲渾厚如洪鐘回響,歌聲交織成流動的星河,浸潤每個人的心田。
筆墨丹青繪承諾
活動尾聲,墨香氤氳的《做文明有禮武漢人》橫幅徐徐展開。學生們排成長龍,一筆一畫寫下姓名。六年級的一位學生簽名后,轉身對同伴說:"從今天開始,我的名字就是承諾。"另一邊,梁科長與馮教授、王校長并肩而立,鏡頭定格三人欣慰的笑容;各班師生簇擁著嘉賓合影,春風掠過橫幅,卷起一角"禮"字,恰似文明之帆正在啟航。
稚嫩筆跡書寫承諾,禮儀之約在此生根
春日暖陽下,文明傳承的剪影永不褪色
文明薪火永相傳
這場春日的禮儀之約,是馮蘭教授播下的種子,是梁科長守護的幼苗,是王校長耕耘的沃土。當禮儀從講堂走進生活,當簽名從筆墨化作行動,廣升小學的每個角落,都在書寫一個關于文明的故事——它始于一次彎腰,一聲問候,一份承諾,終將長成參天大樹,蔭蔽城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