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在少年兒童的成長道路上,書籍如同良師益友。2022年,“全民閱讀”已經連續九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長期以來,湖北新華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中心書城、實體書店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功能,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創建了“慧悅讀”“新華關愛”等一系列公益閱讀活動品牌。
為引導廣大少年兒童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在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湖北省新華書店面向全省讀者策劃開展首屆“慧悅讀”童書節及文化惠民系列活動。六月期間,湖北新華全省上下采取店內店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一系列群眾參與度高、互動性強,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全民閱讀活動,引導和鼓勵廣大青少年讀者進行閱讀學習,服務于書香家庭建設。
線上專場直播+會員專區 體驗升級樂趣不減
對于廣大少年兒童,閱讀是他們接觸、了解、學習這個世界的最好方式之一。5月28日,湖北省新華書店76家連鎖門店以“童心飛揚 悅讀未來”為主題開展了長達12小時的多店聯合直播活動,并邀請了著名作家董宏猷連線助陣,得到了廣大家庭及讀者的歡迎。
充分發揮互聯網時代的傳播優勢,湖北省新華書店將直播推薦的好書好物同步上架湖北新華書店全省連鎖門店線上微商城“首屆童書節 ‘悅’讀向未來”兒童活動專區和5折圖書專區,活動期間,顧客進店不僅可享受超高性價比的購物體驗,還可參與抽獎或免費領取學士會員。
在會員專享活動上,湖北新華在全省實體門店打造會員專區,不定期發放優惠券,開展會員專享體驗活動。即日起至6月18日,讀者可在會員中心使用200積分兌換滿20減10優惠券一張,用最劃算的價格買到心儀好書。6月1日至6月30日,全省新華書店會員均可通過公眾號會員中心入口,領取滿28減5、滿88減18、滿168減40,滿288減80四種不同面額的會員專屬優惠券,讓會員專屬福利持續整個六月。
線下童書海淘+文化體驗 家庭參與更添樂趣
實體書店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明載體,在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湖北省新華書店實體書店快速轉型,多業態融合發展的新模式不斷升級,從傳統書店走向“書店+”“文化+”,不斷完善活動體驗,重構讀者對實體書店的認知。
在首屆“慧悅讀”童書節線下活動設計上,湖北省新華書店以大力推動廣大青少年愛讀書、讀好書,實施青少年閱讀推廣工程為宗旨,倡導家庭閱讀、親子閱讀,推動全社會共同創造、維護少年兒童良好閱讀環境。在湖北新華書店各區域中心門店,以家庭為單位,通過講故事、手工、繪本劇、涂鴉比賽等多種形式并拍攝短視頻參與到慧悅讀活動中來,家庭互動的同時也讓小讀者們度過一個充滿書香的兒童節。另外,全省連鎖門店在6月期間開設童書海淘專區,開展日常折扣及限時61折秒殺等活動。
首屆“慧悅讀”童書節聚集豐富優質的閱讀資源,為促進和提升青少年閱讀和親子閱讀品質提供了更為豐富和厚實的支撐。活動期間,除店內童書展之外,湖北省新華書店各門店將走出店外,前往社區、幼兒園、小學等地展開一系列童書主題展銷、讀書分享活動,讓青少年和朋友、老師、家長們暢游書海,盡享閱讀樂趣。
與此同時,第四屆十佳荊楚圖書評選暨“長江讀書節”第三屆講書人大賽也在同步進行中,該活動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新華書店倡導閱讀、組織閱讀、傳承文明的重要作用,以圖書評選、講述為主要形式,搭建一個作者、讀者、學者、出版者、書店、圖書館相互交流溝通的全民閱讀示范平臺。
暑假讀一本好書征文·朗誦活動 無縫銜接課后閱讀
“新華書店杯:假期讀一本好書”是“慧悅讀”親子共讀文化服務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活動自2018年12月啟動,每年舉辦兩期,每期活動以豐富的內容、創新的形式和生動的實踐,引導全省中小學生在弘揚優秀文化中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得到了全省學校、學生和家長的積極響應。6月,2022年“新華書店杯:暑期讀一本好書”即將開啟,本次活動將結合紅色經典、傳統國學、經典文學、科學普及、心靈成長等圖書,為學生提供積極向上的優質讀物,通過圖書推薦、主題活動、陪伴計劃、成果評比四階共讀,持續引導青少年“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培養良好的閱讀與寫作習慣,讓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無縫銜接,陪伴各個階段小讀者們度過有意義的假期時光。本期活動持續到9月,后期將開啟“假期讀一本好書”征文·朗誦展評投稿渠道,特別設置“閱讀先鋒”“閱讀新星”“閱讀達人”“最美領讀人”“書香少年”“優秀指導老師”等6個獎項,共計630個獲獎名額,通過全省各市州分會場初評-主會場終評制度,評選出一批優秀作品并為參評獲獎選手進行獎勵。獲獎作品由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聯合省內出版社,以年為單位進行統一刊登。
加強閱讀引領,涵育閱讀風尚,湖北新華以“慧悅讀”童書節活動為主體響應國家全民閱讀的號召,聚焦青少年及親子家庭人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紅色基因,扎實推進“書香荊楚 文化湖北”全民閱讀活動,以書香涵養心靈,用閱讀引領夢想。(通訊員 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