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確理解商業、業務、企業、商業模式的概念和它們的關系,才能更好地確立初創企業的價值目標,更好地選擇業務,更好地規劃價值發展的目標以及路徑、策略和措施,從而通過商業創新的思考與實踐,以期實現創新發展。”9月29日,第117期創業武漢公開課在未來科技大廈正式開講。
本次公開課邀請到欣元智投創始合伙人、上海市科學技術專家庫成員、著名創業企業CEO教練和企業顧問、商業模式研究專家、東科創星創業CEO特訓班核心導師、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兼職高級講師、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MBA課程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聯想學院特約講師夏旸擔任主講嘉賓。
“為什么當我們看到一個擁有曾經被津津樂道的‘優秀’商業模式的公司一夜之間倒伏而震驚時,我們都不知道怎樣去討論這種‘倒伏’的原因?因為直到它倒伏之時其‘商業模式’都沒有變過。”在這天的公開課上,夏旸老師關于“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盈利能力提升”主題課程分享,幫助在座的創業者和創業企業管理者們重新梳理了商業模式的概念,他深入淺出、鞭辟入里的講解,讓大家深受啟發,收獲了廣泛好評。
夏旸老師指出,創業者應該回歸商業的本質、企業的本質和業務的本質,來探究什么是“商業模式”、什么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盈利能力”的關系。
商業模式,首先是業務的價值系統,用來表述一項特定業務的商業價值的形成機制。對企業而言,其價值是通過做業務來實現的。業務追求的是獲得“可持續的盈利性的收入”,這也就是所謂的業務的“商業價值”。
同時,商業模式還包含了客戶價值、面向客戶、面向供應、面向客戶價值形成、內部價值支撐、外部價值支撐以及商業價值形成機制這七個方面的要素。
商業模式服務于業務,而非直接服務于企業;商業模式是業務的屬性,而非企業的屬性。因此,一個公司內部的不同業務,商業模式也是有區別的。所以,“商業模式”直接支撐業務的盈利性,“商業模式的創新”能直接帶來“業務盈利能力的提升”,進而間接地有利于“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
企業的盈利能力除了企業總部的財務管理能力、預算管控能力、低成本運行能力、
資金運作能力、政府與社會資源的獲取能力等的支撐外,更重要的是通過發現新的商業價值和商業機會,構建或選擇新的業務,以及通過創新既有業務的商業模式,提升各項業務的盈利能力,從而提升整個企業的盈利能力。
夏旸老師通過抽絲剝繭的講解,讓創業者重新審視各自的企業和業務,梳理出自身獨特的商業模式,從而獲取可持續的盈利能力。課程結束后,不少聽眾表示,從前,自己對于企業、業務、商業模式的概念都有所混淆,這堂創業公開課,自己受益匪淺,有助于自身重新審視企業的發展路徑,從而步入快車道,在創業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長遠,希望這樣高質量的公開課可以經常開辦,為創業者提供一個答疑解惑,學習充電的平臺。
本期創業公開課由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主辦,武漢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承辦,武漢東科創星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協辦。創業武漢公開課旨在弘揚創業文化,提升創業素質,交流創業經驗,傳遞創業資訊,培育更多名企、名品、名家,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促進武漢新民營經濟發展。如今,創業武漢公開課已開辦至第117期,深受廣大創業者和企業家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