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經濟
2021荊楚社科講壇走進湖北陽新 三百高中學子共讀“忠義”之道
2021-09-26 08:42:30   來源:中國資訊網http://www.zguonew.com/59628.html

(通訊員朱京陽)9月24日16:00時,2021荊楚社科講壇(以下簡稱“講壇”)第一期中國文化中的“忠”與“義”準時開講,本期講壇走進湖北省陽新縣高級中學,邀請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余來明教授,向300余名高中學子傳授中國“忠義”思想,讓學生汲取傳統文化養料,領悟傳統文化之美。

圖片4.png 

2021荊楚社科講壇走進湖北省陽新縣高級中學

 

“忠義”文化在我國數千年的發展演變中,被賦予了極其豐富的內涵,“忠義”思想已成為中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準則之一。“忠義”思想作為東方特有的社會倫理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特質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古代家庭、社會、國家的精神基礎。

圖片5.png 

余來明教授現場授課

 

講壇上,余來明教授以岳飛“精忠報國”和關羽“義薄云天”的典故開場,引經據典,分別從個人品德之“忠”、君臣關系之“忠”、“忠”的反面論說以及古籍中對盡忠之道的解讀向現場觀眾做了詳細論述。他認為,應該以史為鑒,弘揚傳統,揚棄帝制時代作為“臣德”的“忠”,傳承不以“君”之所欲、愛為標準的“逆忠”,批判惟“君”意是從的“順忠”。

在探討傳統“義”精神的現代價值時,余來明教授分析到,對個人來說,“義”為立人之本,行“義”者方具“仁”心;對國家而言,先“義”而后“利”,注重樹立、弘揚高尚的品格。

圖片6.png 

現場觀眾認真聆聽

 

以歷史的后見之明來看,無論“忠”臣或者“義”士,為人所重的是其所表現出來的人格魅力,而無關其最終的結果是成是敗。一時之歷史雖是由成功者所書寫,但正義始終存在。斑斑史書記載的那些忠義之士,并沒有淹沒在歷史的煙云之中。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亚洲资源站中文在线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中文一区蜜芽 | 亚洲日韩欧美第一区 | 亚洲日韩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