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經濟
代表委員解讀“國家賬本”:支出重在保民生擴內需 減稅為企業創新添“活水”
2021-03-10 10:10:38   來源:證券時報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在確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助力市場主體“青山常在、生機盎然”的要求下,“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錢袋子“往哪花,如何花”備受關注。

  隨著財政部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關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內容的公布,全年的財稅工作方向和政策基調有了初步明確,也引發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熱烈討論。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2021年,“國家賬本”體現出積極的財政政策穩中求進的基調,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加大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在惠企利民的同時也推動了擴內需戰略,尤其是今年的減稅新政重大利好中小企業,為企業創新增添資金“活水”。

  預算安排體現

  政策穩中求進

  《預算報告》提出,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重點包括八方面,分別是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優化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合理確定赤字率、適度減少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更加突出績效導向。

  《預算報告》明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7650億元,增長8.1%。加上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16770億元,收入總量為214420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0120億元,增長1.8%。赤字35700億元,比2020年減少1900億元。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財政廳廳長劉興云表示,合理確定赤字率、適度減少新增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這既體現了財政政策的積極取向,又釋放出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明確信號。同時,《預算報告》提出要加大預算統籌力度,大力盤活存量資金,保持適度支出強度。今年全國財政支出增幅達到1.8%、支出總額超過25萬億元,對外釋放了積極的政策信號,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增強投資信心,體現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財政廳廳長丁云祥認為,今年赤字率安排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的目標相匹配;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優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擴大使用范圍,充分體現了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力支持,又為今后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預留了政策空間,體現了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的戰略考量。

  財政部部長劉昆在今年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強調更可持續,覆蓋內容很廣,體現在今年的預算安排上,一是財政政策保持基本穩定,不急轉彎。今年的赤字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限額比去年有所降低,但和2019年相比有所增加。二是與今后年份的財政政策做好銜接,留出空間。目前我國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保持在15.2%的水平,在世界經濟體中比值是最低的。三是堅決做實化解財政風險隱患,持之以恒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堅決防范基層“三保”支出風險。

  支出重點安排

  保民生擴內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財政支出重點仍是加大對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中央本級支出繼續安排負增長,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7.8%。建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并擴大范圍,將2.8萬億元中央財政資金納入直達機制、規模明顯大于去年。

  中央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在《預算報告》得到了明確,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8200億元,增長8.1%。加上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收入83370億元、地方財政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14835億元,收入總量達到了206405億元。

  劉興云認為,在全面總結去年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的有益經驗后,今年實施常態化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極大豐富了“精準滴灌”的政策工具箱,推動宏觀政策與微觀需求緊密結合,有利于顯著降低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確保財政資金用到基層急需以及惠企利民領域。

  在保民生方面,《預算報告》提出,今年將落實就業優先政策,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559億元,增加20億元,支持地方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進一步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至4.5%。今年還將進一步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強化公共衛生投入、加強自然災害防治和救助。

  此外,《預算報告》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上,提出要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著力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逐步改善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分配關系。

  丁云祥指出,中央財政帶頭過緊日子,壓一般、保重點,讓基層吃下了“定心丸”。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中央本級財政支出安排連續兩年負增長,進一步大幅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基本公共服務、創新發展、鄉村振興、污染防治、生態建設、基本民生保障等投入持續加大。這些安排為支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等提供了更加及時有力的財力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今年的支出預算安排中,諸如支持科技自立自強、激發人才的積極性、支持民生保障等都是體現了以人為核心。民生保障是消費,從經濟學角度看,消費是內需,會拉動經濟增長;換個角度看,這種消費實際轉換成了人的能力,轉化為人力資本。因此,民生保障就是促進人力資本的平等積累,從中長期看,有助于共同富裕。

  減稅成為

  企業創新“源頭活水”

  2020年,我國財政在收支緊張的情況下仍為市場主體新增減稅降費超2.6萬億元,有力支援市場主體紓困解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助力市場主體青山常在、生機盎然”, “持續推進減稅降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被寫入《預算報告》的全年財政工作原則中。

  “正是國家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和不斷釋放的減稅降費紅利,一路支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在產業轉型和創新驅動的道路上。”全國人大代表、萬豐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坦言,2020年萬豐集團累計享受稅費減免超過4000萬元。減下來的稅費,馬上就能投入科技創新,加快新產品開發,提升技術力量,真金白銀實實在在化成了企業發展的源頭活水,更有稅務管家們提供的精準輔導,讓企業對做精做強實體經濟充滿信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稅政策,延長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優惠等部分階段性政策執行期限。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稅舉措,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印象最深的還是減稅政策。”全國人大代表、豬八戒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朱明躍表示,報告宣布了針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征收企業所得稅和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等方面都有更大優惠,同時為了激勵企業創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政策也得到延續。這對中小企業是重大利好。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的稅收舉措,被廣泛制造業企業相關負責人點贊。據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處處長姜喜臣為公司算賬的結果,四聯集團今年預計研發費預算3.3億元,若研發費加計扣除從75%提高到100%,預計比現行政策可多減免1200余萬元所得稅。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葉氏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青表示,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加速落地,以及稅收大數據、電子化廣泛應用等,稅務工作在激發市場主體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受益。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 亚洲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站 | 天天噜天天视频在线高清 | 午夜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看 | 亚洲一线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