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五四青年節,B站的現象級作品《后浪》刷屏了。一石激起千層浪,伴隨熱議聲如浪潮般涌來,B站打破了二次元的圈層,進入了更多年齡層的視野。
《后浪》是B站尋找社會共鳴的一次破圈嘗試,但更重要的是,社會借此關注到了B站所代表的新商業趨勢:出生于1990年到2009年,占中國總人口23%的3.28億的Z世代群體,正在展示新的文化和消費風尚。所有企業都必須理解Z世代并與其對話,推動品牌的年輕化變革。誰贏得了青年,誰就贏得了未來。
如果說90后Z世代的常用詞包括面基(網絡好友線下見面)、硬核、真香,00后的常用詞則是awsl(啊我死了)、擴列(交新朋友)、dbq(對不起)、nsdd(你說的對),等等。在這些新詞匯或縮略語背后,是新生代不愿循規蹈矩的新的自我表達方式。
一個成功的企業必然是時代的企業,對時代要有深刻理解,并與之同頻共振。時代浪潮滾滾向前,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后浪。在一些人印象中,現在的“后浪”們生于改革開放后,長于大國崛起時,宅而佛系,獨立張揚……但面對疫情風浪來襲,“后浪”之中,善良者更善良,堅強者更堅強,展現了新青年堅韌樂觀、不懼風浪、隨時加油再出發的一面。
他們是步履蹣跚堅持救助行動的動物救助志愿者、是經歷辭職和創業風波的餐飲創業者、是想把家人和學生帶到希望田野上的大學繪畫講師、是被城市限流所隔仍堅持重開家族電器維修店的店主……
為了走進后疫情時代的青年內心世界,平安好車主APP發出招募令,尋找疫情下逆行的青年車主代表。
6月2日,在平安的邀請下,樸樹以“車”為舞臺,驅車踏上“平凡之路”,帶領這些青年車主來到郊外,用音樂給生活中的每個人、每個車主加油鼓勁,就像他《在希望的田野上》所寫的,“都會好的,總會有的,那些風雨,還有陰霾,關于未來,就請你坦然”,讓所有人都有再出發的勇氣和力量。
科技為核 服務無邊
作為“一億車主都在用”的汽車類應用平臺,平安好車主APP不僅是一個車保險平臺,還是一個車服務和車生活平臺,正成為越來越多車主的用車標配。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私家車保有量首次突破2億輛,而平安好車主APP注冊用戶就高達1億人,也就是說,你身邊每2位車主,就有1位在用平安好車主。
樸樹的“加油再出發”活動,是平安好車主APP與青年車主情感共鳴的一次積極嘗試。這些青年是車主,也是生活與工作受疫情影響的普通人代表。從平安邀請樸樹與青年對話可以看出,1億用戶的背后,是平安好車主對用戶細致入微的洞察和關懷。
在疫情暴發后,平安好車主第一時間開通了綠色通道,依托科技優勢全面強化線上服務。比如在理賠服務方面,平安好車主APP聚合線上服務,推出“一鍵理賠”功能,查勘、定損、賠付等車險理賠全流程大幅簡化。如果車主出險,只需打開平安好車主APP,通過智能服務、專家引導,就可快速撤離現場,返回家中便捷辦理,大大減少了人際接觸,保護車主安全。
如果說理賠體驗改進是用戶感知度相對較低的服務,緊急接電、汽車消毒、無感加油、年檢代辦等等“零接觸”服務則讓更多車主親身感受到平安好車主APP的極致服務??梢钥匆姡瑹o論是生活短暫停擺,還是人們即將再出發,平安好車主APP都能心領神會地準備好滿足車主的新需求,充分展現出優秀的用戶洞察力以及相應執行力。
圍繞用戶需求為核心,平安好車主APP的服務從車保險到道路救援、代駕、加油等,再到各種零接觸服務……不斷拓展服務邊界,呈現出一種服務永無邊界,迭代永無止境的狀態。目前,平安好車主APP的服務已經多達70余種。一個車服務網絡呼之欲出,凡是車主有需求的,它幾乎都涵蓋其中。
從某種角度看,平安好車主正在成為車服務領域的“新基建”。據介紹,疫情期間平安好車主保險綠色服務通道及防疫系列活動訪問人次累計超過906萬。在新冠疫情期間,平安好車主這張網,已經成為讓車主生活正常運轉,實現“無間斷服務”的基礎平臺之一。
而無邊界的車服務背后,是平安旗下的平安產險前瞻戰略布局和硬核科技實力。截至目前,平安產險專利申請數量為1114項,主要為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創新應用。以科技為突破口,平安產險較早啟動全面線上化工作,引領財險行業數字化轉型浪潮,努力實現先知、先覺、先行。而平安好車主APP就是平安產險客戶服務和數字化運營的核心載體。
以無限破有限
隨著汽車市場日益成熟,車險市場拼價格、拼渠道的競爭模式將難以持續,粗放式地追求規模增長也勢必會被精細化經營所代替。尤其在年輕一代成為消費主力的背景下,需求多元化和個性化將進一步加劇行業變革的趨勢。
哲學家詹姆斯卡斯在《有限與無限的游戲》中指出,“世界上有兩種游戲,一種可稱為有限游戲,另一種稱為無限游戲:有限游戲以取勝為目的,而無限游戲以延續游戲為目的?!?/span>
有限的游戲在邊界內玩,無限的游戲玩的就是邊界。有限的游戲具有一個確定的開始和結束,擁有特定的贏家,規則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證游戲會結束。無限的游戲既沒有確定的開始和結束,也沒有贏家,它的目的在于將更多的人帶入到游戲本身中來,從而延續游戲。
如果將這一理論遷移至商業世界中,就會發現,很多商業競爭都是一個接一個的有限游戲。平安產險摒棄了傳統車險的有限競爭,而是以服務為紐帶,鏈接用戶和合作伙伴,構建一個生態圈,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生態系統。
平安產險以平安好車主APP為載體,通過不斷延伸服務邊界,為用戶提供無所不在的極致服務,將低頻的車險服務轉化為高頻的車服務,將傳統的“先產品后服務”的思維轉變為“先服務后產品”的思維,直接跳出了傳統車險低效率、同質化的競爭模式,以升維思路實現降維打擊。
據介紹,平安產險借助流量、金融、服務等優勢,不斷加速整合產業鏈資源,與全國25000余個保養網點、17000余間修理廠和38000余家4S汽車經銷商深度連結,持續升級服務網絡,支持創新服務落地,讓車主真正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極致體驗,商家也能受益。
與傳統商業誰創造誰受益不同,作為生態圈的建設者,平安好車主APP不是生態圈唯一受益者,而是用戶、合作商家、平安三者緊密連接而成的商業命運共同體。有人將這種生態化轉型喻為「象群效應」,即象群通過幫助樹木傳播種子、調控碳結構、平衡植物間對陽光的需求成為森林生態的建設者。
對平安而言,它搭建了一個服務基礎設施,向合作伙伴賦能,向用戶提供極致服務;對合作伙伴而言,它獲得了平臺流量、資源連接、金融服務等支持,能更好地成長;對用戶而言,他能體驗到更便捷、更優質、更多元的服務??梢园l現,這是一個共生共享共榮的無限游戲。
生態型價值觀
與眾多合作伙伴打造一個開放式的生態,是所有志在長遠的平臺型企業共同的追求,也是商業進化的必然趨勢。
今年是平安創立32年。平安為什么能夠在互聯網時代轉型為平臺型、生態型的企業?一個重要原因是所謂“牛刀效應”。一般的保險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IT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IT和互聯網等技術人員的比重很低,他們主要服務于內部科技系統的維護等等。而平安的愿景是成為和BAT乃至谷歌比肩的科技型企業,因此以“殺雞要用牛刀”的態度在科技方面重金投入,從底層技術到應用技術都完整布局,過去10年平安在科技上共計投入500億元,聚集了超過10萬人的科技人員,其中3萬人都在做研發,圍繞八大核心科技研究院和50多個實驗室,建立了集群化、原創化的科研體系。平安車險智能化服務的背后,就是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圖譜等技術和多年積累的場景化數據的融合。
當平安十年磨一劍的牛刀煉成,突然發現,當今時代的競爭已經是數據競爭,是牛刀之間的效率競爭,平安頓時顯得如魚得水。平安車險的很多智能化服務能力,目前已經輸出到國外。
以技術創新為基石,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平安這樣的平臺型企業正在將技術能力外溢,提升整個社會的效率,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美團打造了本地生活服務基礎設施,阿里打造了電子商務基礎設施,騰訊打造了互聯網社交基礎設施,華為打造了通信互聯的基礎設施,平安打造了美好生活的五大生態圈……
解決社會問題比利用社會問題能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生態型企業秉持一種向善的商業價值觀,不以創造利潤為唯一價值追求,而是基于生態建設者的角色,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合作伙伴創造價值,在追求無限游戲中實現自身利益。
作為平安汽車生態圈組成部分之一,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車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車服務之間的矛盾,平安好車主APP在永無止境地創新,永無邊界地服務中,逐漸發展成為美好車生活的基礎設施。
有人評價平安創始人馬明哲是一位用靈魂入股平安的企業家,他永遠懷著創新的沖動,服務社會,回饋國家,在追求無我中,實現利益相關者價值的最大化。馬明哲身上這種無我的精神,投射到平安好車主APP等一系列平安的產品和服務中,打破傳統商業的邊界束縛,建立共享共榮的跨界服務生態圈。
改革開放以來,無數企業幸運地踏準了時代的節拍,登上成功高峰,卻又被下一個時代浪潮掀翻,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平安是其中少數穿越時代浪潮而屹立不倒的企業??梢哉f,一部平安的成長史,就是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社會需求發展史,也是不斷創新、持續打造優質供給的企業變革超越史。只要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無止境,平安的求索就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