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子年,戰疫來襲。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正在全面打響,病毒面前,每個人都不是置身事外的觀眾,不是身有異能的超級英雄,而不過是赤手空拳的普通人。全民抗疫進行時,醫護人員日以繼夜,科研人員星夜兼程,建筑工人不舍晝夜,記者奔赴一線,商賈慷慨解囊,而就在我們的身邊,也涌現著一股股力量,用平凡書寫不凡,用大義展現擔當。
曉牧,一名從貧困農村出來的男娃,一名靠自己努力在法國留學的有為青年,年僅20多歲的年輕人,也是一位不愿透露真實姓名的捐贈愛心者。他在家鄉有難時毅然決然地選擇挺身而出,為幫助家鄉渡過疫情難關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湖北棗陽,他的家鄉,不是疫情最嚴重的地方,但是也是有著確診上百例的新型冠狀肺炎患者。在疫情開始的時候,他非常關注,和大家一樣,不停地刷著手機,查看關于專家講解疫情的各種報道,試圖在這之中找到有什么是他能做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查找中,他了解到病毒更容易傳染給身體免疫力低的人,他馬上決定買些牛奶送給在家鄉為辛勞抗疫的人,特別是更容易被傳染的醫護人員們,為家鄉做點事,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他幾經周折聯系到當地的伊利經銷商,再三拜托他盡快把物資送到鄉親們手里。他遠在海外,有著7個小時的時差,這意味著他要調整作息,這是他不得不克服的難題。跟國內的供貨商、政府相關負責人聯系都是凌晨2,3點,睡意最濃的時候,這時候外面漆黑的夜空中,繁星密布,但曉牧一直堅持工作,把事情處理好才放心下來去休息,這時法國的天已經亮透,其中辛苦不足以表達。特別是運送物資的那一天,由于路上出了突發情況,他通宵與國內的政府部門溝通聯系,直到物資的狀況穩定,他才舒了口氣。事后我們問起曉牧,他靦腆地一笑,不停的擺手表示自己并沒有幫上什么忙,反而說“我們特別感謝的是伊利經銷商楊老板,總部的張志偉和襄陽的楊金林以及新市鎮府黃凌和吳祥洲,還有錢崗鄉的相關負責人在這次捐贈中起到了很強的協調作用。”這個年輕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語氣抽噎中有著滿滿的感激。
曉牧家是農村,在我們的印象中,能出國留學的家庭都是有家底的,而曉牧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生活費是父母省吃儉用出來的,打到他的手里,只不過是換了個人接著省下去,精打細算省下每一元錢。他在課余時間進行兼職,勤工儉學;在日常生活中,他的朋友遇到困難,也會積極幫助。在他的朋友們的眼中,他不善言辭,但心地善良,關心朋友,對身邊的事也是充滿積極性,朋友們都非常喜歡他。就像這一次,他遵從內心,把做兼職賺的錢全部用來幫助家鄉。而這一筆錢,原本是他打算攢下來買機票,讓他從沒有踏出過國門的父母來歐洲看一看,見一見他們兒子在外求學的環境。他說“這個錢我還能再攢,我爸媽也理解支持我,只不過這個不能是一個驚喜了,不過它變成了另外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情。”曉牧同這神州大地上的每個人一樣,眼中含光,充滿著希望。
曉牧的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基層醫務人員。父母的工作需要在街上巡邏、站崗,同時,也要接診來就診的鄉親。自疫情發生后,他每過兩天就會用微信跟家里人視頻聊天,漫天的談著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情況,想到哪說到哪,還要裝作不經意間地問起家鄉的疫情和父母的身體,又悄悄把話題引到輕松的話題。兒行千里母擔憂,而父母有事,作為兒女的又怎么能放心呢,可就算回到他們的身邊,又能做什么呢?還好,曉牧的父母心態樂觀,雖然身處疫區,總是反過來積極地安慰他、囑咐他照顧好自己,讓他不要著急和擔心。
這一個又一個平凡的身影,建起了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的“連心橋”;也正是這一點又一滴匯聚的愛心,筑起了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的“防護墻”。疫情不改溫情,援鄉不曾止步。雖然真正的春天它來的有點晚,但有許許多多的人正在創造春天,做春天的創造人。平凡的曉牧讓我們看到: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平凡的人物,卻總是在創造著不平凡的故事,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
當疫情和娛樂同時都“霸占”著微博頭條時,也許我們一開始會關注著疫情,但是慢慢的我們會疲憊,轉向關注娛樂,目光被手機深深吸引,“利己主義”和“娛樂至上主義”顯現。我們因為這次疫情隔離,能夠擁有如此長的時間能和家人朝夕相處,就在去年,我們還在為不能回家過年跟父母道歉,如今,我們和家人在一起,我們珍惜了嗎? 我們是否在和家人溝通?交流的飯桌上各自盯著手機屏幕,關注著疫情或者關注著明星八卦。為什么我們不能活在當下,活在附近。重新抬起頭來看看,我們的父母臉上是不是多了些蒼蒼,我們的孩子的臉上是焦慮還是喜悅。生命只有一次,時間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而我們擁有的時間只有當下,當下我們是否應放下手機,多陪陪家人關注身邊事呢?(作者德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