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受疫情影響,今年春天有些脫貧項目復工遲、進度慢,一些地區農產品銷售困難,甚至出現肉蛋奶等產品積壓,有些養殖戶飼料供不上、物資運不進的情況。產業扶貧是脫貧的重要途徑之一,產業不穩,則基礎不牢。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關于做好2020年產業扶貧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加強產業扶貧風險監測、健全風險預警機制,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也強調要健全扶貧監測預警機制。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特別是產業扶貧帶來的嚴峻挑戰,必須建立防止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加強疫情對產業扶貧影響的風險監測,科學分析疫情對當前扶貧產業發展的影響,跟蹤監測扶貧項目復工復產情況,對建檔立卡貧困戶跟蹤監測,努力化解疫情影響,支持貧困戶盡快恢復生產,防止出現因“疫”返貧現象,實現穩定脫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組織,完善監測機制
建議由扶貧部門牽頭,統一組織統籌農業農村部門、發改委、財政部門等部門,定期開展產業扶貧風險監測和管理,包括風險的警戒、風險識別、風險防范和風險處置。
要解決目前貧困監測數出多門的問題,構建“統一組織開展、統一法規依據、統一調查體系、統一數據平臺”的監測體系,形成一套全面、完善、權威的風險監測基礎數據,以滿足提升貧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求。
要充分發揮駐村扶貧工作隊、村組干部“調查員”作用和扶貧信息平臺“大數據”作用,精準摸排監測。各省扶貧辦進一步完善扶貧信息系統,結合實際開展培訓,為摸排監測工作提供技術保障和服務支撐。
精準研判,做好風險識別
農業產業普遍面臨自然風險、市場風險雙重風險,其收益具有波動性和不穩定性。同時,由于自然資源、技術水平、資金和勞動力等方面的制約,脫貧產業“短、小、散”的狀況突出,普遍存在規模小、帶動主體弱,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差。
疫情對產業扶貧帶來的風險包括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政策風險和技術風險等多方面,要根據產業扶貧項目的特點,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等各方面,科學設置監測內容、監測指標、監測目標和監測評估方法,準確反映產業扶貧項目及其對目標群體的影響,提高風險監測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靶向指導,加強風險防范
一是要落實風險防范責任,加強業務培訓,增強干部群眾產業扶貧風險意識和防范能力。 二是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對各類風險進行動態監控,根據預警信號,及時調整預防和應對行動的等級。
推動復產復工。對受疫情影響的主體及項目進行針對性指導,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多途徑協調解決扶貧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用工難問題,支持扶貧企業盡早復工復產,穩妥有序推進貧困群眾返崗就業。
著重解決“賣難”問題。要強化產銷對接,深入分析疫情對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影響,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多渠道進行宣傳對接,制定滯銷賣難農產品應急銷售方案,抓好因疫情造成的部分貧困地區農產品“賣難”問題保障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加強產業補貼和投入支持。要加大受疫情影響的貧困地區產業扶貧政策傾斜力度,加強產業扶貧財政投入和金融保險支持。加大對帶貧成效突出的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創業致富帶頭人的信貸支持力度,及時發放扶貧小額信貸,適當延長受疫情影響還款困難貧困戶的還款期限。鼓勵保險機構和貧困地區開展特色產品保險和扶貧小額貸款保險,加大對扶貧特色產業的保障力度。
【作者】鄭家喜: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個人簡介
鄭家喜,男,湖北松滋人,九三學社社員。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
主要致力于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農業投資與項目管理等領域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湖北省社科項目等國家或省部級項目研究;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3部。曾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獎一等獎(2014年度,排名第二)、九三學社中央2014年度議政成果貢獻獎個人二等獎、九三學社中央2014-2015年度參政議政工作先進個人、九三學社創建70周年“全國優秀社員”等榮譽表彰。
主要承擔農村發展項目管理、農業投資與創業管理、農村金融等課程教學。
社會職務
九三學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委員會主委;
九三學社湖北省委經濟專門委員會主任;
九三學社中央農林專門委員會委員;
湖北省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