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疫情,讓醫療資源陷入緊缺狀態。為了保障公立醫療資源心無旁騖的投身于“新冠病毒戰疫”中,大批孕產婦涌入了民營醫療機構。
武漢仁愛醫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臨危不懼、處亂不驚,選擇了盡己所能、竭盡全力。
責任
“不讓一例院內感染、母嬰安全事故發生,這是不可退讓的底線”
面對激增的孕產婦門診人數、面對院內人手嚴重不足的情況,武漢仁愛醫院院領導班子主動帶頭實行“24小時留院負責制”。同時,從1月23號“封城令”頒布開始,婦產科全體醫務人員都接到“緊急召回令”,只要能夠回漢到院、到崗的醫務人員,武漢仁愛醫院組織一切力量想盡一切辦法保證團隊回歸。不管是“高速接力”還是“救護車點對點接送”,最終實現產科住院部滿員的情況下醫療秩序井然。
門診量的激增、在院人數的飽和以及母嬰這一人群的特殊性,院內“新冠病毒”交叉感染的防控形勢艱巨而刻不容緩。武漢仁愛醫院從上到下全員一心“嚴防嚴控、嚴進嚴出”,至今實現安全“0”意外,保障母嬰安全,不給前線添亂。
勇氣
“必須接下區里兩個新冠病毒疑似感染患者隔離點”
2020年2月1日,在患者病情不熟悉不明確、隔離點內情況相對復雜、醫療防護物資緊缺的情況下,武漢仁愛醫院醫護團隊毅然決然的走進了硚口區第1個“新冠病毒”疑似感染患者隔離點,全面接手醫療照護工作。在近乎沒有有效防護的極端條件下,仁愛醫院的醫護人員沒有退縮半步,以信念做支撐,以無畏的行動換來了隔離點的有序運轉和患者的安心。而代價是,第一批6人醫護團隊在輪崗交接時的“新冠病毒”感染檢測中,4人高度疑似感染。
除了“武漢必勝”的犧牲精神激勵著武漢仁愛醫院的醫護團隊堅守“戰疫”最前沿外,隔離點內超負荷的工作量也讓置身其中的醫護人員無暇顧及其他。
防護服、護目鏡、口罩、面罩、手套……層層疊疊之后,只留下護目鏡之后的一雙眼睛讓醫護團隊成員去分清誰是誰,而每天平均長達12小時的全副武裝讓護目鏡上常常升起水霧,還是讓他們難辨彼此,唯一的身份標記就是防護服背后的名字。
6人編制的醫護團隊幾乎每天24小時全員在崗,之前預定的“兩班制”形同虛設。從1號接手時的18名患者,不到兩天時間就激增至50名,并且患者人數還在每天不斷變化。面對一臉惶恐與無助的患者們,醫護人員是他們在隔離點內有且僅有的依靠。從一日三餐到答疑解惑,從病情追蹤到核酸檢測,方方面面事無巨細占據了醫護人員的每一分每一秒,每天平均16小時的高強度工作結束,隔離服內被汗水沁透的衣服訴說著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們關于信仰的執著。
有國才有家、武漢勝才有中國贏。這座英雄的城市在疫情之下展現了驚人的擔當與無私的奉獻,它的人民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用同樣的努力與時間賽跑,與呼吸競速。
2020年2月8日,武漢仁愛醫院在人力、物力資源透支瀕臨上限的情況下,再次響應硚口區政府號召接管了第2個疑似患者隔離點的醫療照護工作。臨危受命的仁愛醫務團隊用責無旁貸、無需多言的勇氣,展現民營醫療在危難時刻不辱使命與國家、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新時代行業格局。
愛
“我的家鄉生病了,可是我依然愛它。”
“這次疫情的重災區是武漢,而武漢是我們立足、發展、生活多年的城市,它就是故鄉、是希望、是理想。這個城市里的每一個人,對武漢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與眷戀,我們相信這個九省通衢的中部樞紐中心城市一定有著輝煌的前景,即便現在有一點點難。”
武漢仁愛醫院相關負責人稱,“攻堅克難,從來就是武漢的城市血性,發展中的武漢沒有讓國家失望,這一次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武漢也不會讓全國人民失望,這是一個有擔當、有情懷的英雄城市。我們必將一起努力和堅守,直到勝利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