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清明節期間,全國國內出游人次達1.26億,同比增長6.3%;總消費575.49億元,同比增長6.7%。
2025年清明節假期,湖北文旅市場供需兩旺,賞花、夜游、都市休閑游、鄉村體驗游等熱度持續走高,武當山、黃鶴樓等重點景區游客熙熙攘攘,入境游也呈現出增長態勢。
2022-2024年,武漢在清明節熱門目的地排名中多處于全國第10-15位,主要依賴黃鶴樓、武當山等傳統景區。
2025年,通過“櫻花+科技”“文旅+事件營銷”策略,武漢首次在美團平臺沖入前三,攜程、飛豬排名較2024年提升5-8位,成為中部地區唯一進入三大平臺前十的城市。
2025年武漢躋身三大平臺前十的核心原因
一是超級IP:“櫻花經濟”的爆發式引流。
東湖櫻花園成全國頂流:武漢東湖櫻花園連續多年以“櫻花元宇宙光影秀”、低空飛行賞櫻等科技化體驗破圈,2025年清明期間單日最高客流達23萬人次,門票提前一周售罄,穩居同程旅行平臺“清明假期賞花游目的地TOP1”。
全域賞花矩陣形成:黃陂云霧山萬畝杜鵑、咸寧大幕山野櫻、荊門沙洋油菜花等形成“一縣一花海”布局,吸引全國游客“追花打卡”。僅東湖風景區三天接待游客116.5萬人次,同比增長25.58%。
二是政策與平臺流量的精準協同。
消費券與門票減免刺激需求:湖北文旅集團旗下17個景區推出門票減免,宜昌發行50元“閃卡”覆蓋全域景點,咸寧對高鐵乘客免首道門票。美團平臺“惠購湖北”消費券核銷率89%,直接拉動武漢酒店訂單量環比增長近100%。
事件營銷擴大聲量:武漢馬拉松、刀郎演唱會、《跑男》綜藝拍攝等事件營銷,相關話題全網閱讀量超6億,為清明假期提前引流。
三是交通樞紐與消費場景的聯動效應
空鐵聯運擴大輻射半徑:鄂州花湖機場加密至昆明、成都等12條航線,中轉旅客帶動周邊消費1.2億元;武漢三大火車站到發旅客突破500萬人次,高鐵網絡覆蓋中部主要城市。
都市休閑與夜游升級:江漢路步行街、楚河漢街等國家級休閑街區推出“櫻花限定商品”,園博園“水上國風花火大會”夜游項目單日客流破5萬,夜間消費占武漢文旅總收入的38%。
四是入境游與年輕客群的雙重增長。
入境游訂單激增:3-4月湖北入境團隊游客達2.1萬人次,武漢、襄陽、宜昌成主要目的地,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客源占比顯著提升。
年輕化消費結構:美團平臺數據顯示,武漢文旅訂單中“95后”占比達47%,露營、劇本殺、漢服體驗等新玩法貢獻60%以上增量消費。
與北京、上海相比,武漢還有差距。
北京的文旅訂單量同比增長超170%,重點商企收入26.7億元。故宮、環球影城等景區日均接待量超10萬人次,夜游消費占比38%。
上海接待游客700.27萬人次,旅游消費總額117.20億元。迪士尼度假區持續火熱,帶動周邊餐飲消費增長25%。
對比標桿城市,武漢要有差異化路徑。
與杭州對比:杭州以西湖、宋城演藝為主打,武漢則以“全域賞花+都市夜游”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與成都對比:成都依賴大熊貓IP,武漢通過“櫻花+長江文化”打造復合型體驗,客單價漲幅(8.4%)超過成都(6.2%)。
武漢要面對未來挑戰,要有新的思路:
流量留存的持續性:需延長櫻花產業鏈(如開發櫻花美妝、食品衍生品),避免“花期依賴癥”。
區域協同不足:相比長三角(如杭州-上海聯動),武漢與周邊城市(如長沙、鄭州)的文旅聯動仍待加強。
武漢的排名躍升印證了“超級IP+政策杠桿+流量平臺”模式的有效性,未來若能在非花期文旅產品(如冬季溫泉、夏季濱水活動)上突破,有望穩固全國前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