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7日民營經濟座談會上,強調“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是第一位的”,其核心含義在于:企業作為經營主體,應通過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優化內部治理等自身能動性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非單純依賴外部政策支持或市場環境改善。具體包含以下三方面內涵:
——創新驅動發展:民營企業需聚焦主業、做強實業,通過加強自主創新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形成技術壁壘和市場優勢。例如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人形機器人制造等案例,均體現了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驅動增長的路徑。
——市場機制主導:企業需在公平競爭中淬煉能力,通過市場供求規律和價格信號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質量效益。政策層面需破除要素獲取壁壘,保障民營企業平等參與市場競爭。
——企業家精神引領:企業家需兼具愛國情懷、法治意識與創新精神,通過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規范經營行為實現基業長青。同時倡導先富帶后富,履行社會責任以增強社會認同。
——政策保障方面,通過立法保護企業權益、解決融資難融資貴、整治亂收費等問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為企業專注內生發展創造穩定環境。
最近,我總是在說:音樂看刀郎,工業看曹德旺,商業看于東來。
杭州有六小龍,胖東來也是河南的金字招牌。源于其卓越的商業實踐、政府的高度認可以及對區域經濟的深遠影響:
——政府認可與政策支持:胖東來連續兩年被寫入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被列為“流量商超”典范和民營經濟標桿。2025年2月22日,河南省委書記、省長親自調研,強調“擦亮河南民營經濟金字招牌”,并推動其入駐鄭州,助力鄭州商業升級。這種政企協同的戰略定位,凸顯其作為河南經濟轉型“樣板間”的地位。
——極致服務與品牌信任:胖東來以“用真品換真心”為核心理念,提供無理由退換貨、免費加工海鮮、員工高福利(如年薪超8萬、全年140天假期)等創新服務,顧客滿意度達98%,復購率超70%。其商品品控嚴苛(如農殘零檢出),甚至因質量問題主動停售商品,樹立了“閉眼買不踩雷”的信任感。
——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贏:2024年胖東來銷售額達169.64億元,單店坪效遠超一線城市商超。其門店成為“沒有淡季的6A級景區”,2025年春節假期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帶動許昌文旅消費激增(我在2月19-21日在許昌),周邊餐飲、住宿等行業翻臺率翻倍。同時,95%的利潤分配給員工,形成“利潤共享”的良性循環。
——區域商業升級的引領者:胖東來入駐鄭州高鐵東站核心商圈,計劃打造“藝術特色超市”,預計2026年元旦開業。此舉將激活鄭州消費市場,倒逼永輝、丹尼斯等本土商超升級服務,推動河南商超行業向“品質化、體驗化”轉型。其模式還被納入河南文旅融合戰略,成為文商旅融合的典型案例。
胖東來通過“以人為本”的經營哲學、政府與市場的雙重賦能,不僅成為河南民營經濟的旗幟,更以“商業+文化”的創新路徑,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
一個改變一座城、改變一個省。
3月1日上午我考察了荊門的陸九淵紀念館,下午給荊門企業家俱樂部講課。也聽到當地人的一句話,一個人改變一座城。
陸九淵(1139-1193),字子靜,江西撫州金溪人。他曾講學于貴溪象山,自稱象山居士,故以象山先生傳名于世。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心學奠基人。
在貴溪象山的講學地點最初位于應天山(今江西省貴溪市上清鎮東南),具體在應天山南麓的高山村后東塢附近。陸九淵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應友人彭世昌之邀,登臨應天山,見山形“宛然巨象”,遂改稱象山,并在此建立“象山精舍”作為講學場所。精舍最初建于應天寺舊址,周邊有農田百畝、兩山環抱的盆地地貌,符合陸九淵筆下“兩臂環拱,如大師椅扶手”的描述。
他在1191年至1193年任荊門知軍期間,以“躬行”理念推動荊門社會全面改革,留下深遠影響:
——筑城固邊,整頓軍備
荊門當時為南宋邊防要地,卻無城墻防御。陸九淵力排眾議,僅用20天便筑起土城墻,并外包磚石加固,耗資僅為預算的六分之一。同時整頓軍紀,嚴懲逃兵,加強軍事訓練,使荊門軍成為南宋邊境防御典范。
——革除弊政,發展經濟
罷三門引:廢除關卡盤剝,簡化稅收流程,吸引商賈聚集,稅收翻倍。
整頓幣制:廢止強制百姓兌換銅錢的政策,減輕賦稅負擔。
重農恤災:率民抗旱救災,開倉賑濟,穩定社會秩序。
——以心治吏,教化民心
陸九淵將心學思想融入政務,每月初一、十五親臨郡學講學,以《尚書·洪范》替代迷信祭祀,倡導“民本”思想,使官吏勤政、百姓淳樸。其“剝落洗心”“減欲”理念與當代廉政建設理念相通。
——文化興邦,影響深遠
修葺郡學、推行儒學教育,改變荊門信巫陋習。其講學臺“仰止亭”成為文化地標,荊門因他得名“象山”。去世后,丞相周必大贊其政績“如古循吏”,朱熹稱“政教并流”。
陸九淵在荊門僅1年3個月,卻實現“政行令修,民俗為變”的治理奇跡,其清廉作風與躬身實踐的為官之道,成為后世地方官吏的楷模。
根據檢索結果,荊門市以“象山”命名的命名元素主要包括以下類別:
——道路命名
象山大道(荊門城區主干道)
象山一路至四路(次干道)
望兵石路(部分路段與象山相關)
——公共設施與文化場所
象山菜場、象山糧行(商業設施)
象山廣場(市民休閑場所)
九淵書吧(文化閱讀空間)
象山書院(歷史遺跡,現存陸夫子祠)
陸九淵紀念館(龍泉公園內)
——教育機構
象山小學、象山中學(以“象山”命名的學校)
——其他命名
九淵路(原水產路,以陸九淵字命名)
《象山夜話》廣播欄目(文化類節目)
城區的“象山”之名源于陸九淵號象山。盡管曾有提議將龍泉公園更名為“象山公園”,但最終保留原名。
陸九淵在荊門想做這些事,才能夠做成這些事。這就是心學的作用。
陸九淵作為宋明心學的開山鼻祖。其思想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創立"心學"體系
提出"心即理"的核心命題,認為天理、人理、物理皆在人心之中,"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他融合孟子"萬物皆備于我"與禪宗心性論,構建了以直覺本體論為基礎的心學體系,強調"發明本心"的修養路徑,主張"學茍知本,六經皆我注腳"。
——突破理學教條化傾向
在程朱理學走向教條化之際,他批判朱熹"格物致知"的繁瑣方法,主張"尊德性"優先,通過內省直覺實現道德覺醒。這種思想為明代王陽明心學轉向提供了理論基礎。
——革新教育理念與方法
提出"收拾精神,涵養德性"的教育宗旨,主張通過"義利之辨"引導學生立志,以"槐堂講學"實踐打破經學中心模式。其"不立學規、直指本心"的教學法,開創了書院教育新范式,培養出楊簡等著名弟子。
——推動儒學實踐轉向
在荊門任知軍期間,他將心學應用于政務,推行"去蒙蔽、復本心"的治理理念,開創了心學知行合一的實踐傳統。明代王陽明正是在此基礎上完善發展出"致良知"學說。
——促進儒學國際化傳播
其心學思想通過江西、浙江書院網絡傳播,經陳獻章、王守仁(王陽明)等發展,形成影響東亞的"陸王心學"體系,對日本、朝鮮等地產生深遠影響。
這些貢獻使陸九淵成為連接孔孟原始儒學與陽明心學的關鍵人物,其"心即理"命題至今仍是理解中國哲學本體論的重要維度。
陸九淵在荊門的貢獻,集中在改善生活環境、營商環境、輿論環境等。
現在如何改善營商環境是一個“知易行難”的問題,陸九淵有標準答案。
陸九淵在擔任荊門軍知軍期間,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顯著改善了當地營商環境,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改革稅收制度:他針對荊門軍原有稅收體制中存在的弊端,果斷廢除了境內的稅卡,大幅減免捐稅,有效降低了商賈的運營成本。這一改革直接吸引了大量商人聚集荊門,促進了商業繁榮,稅收也隨之顯著增加。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提升城市防御能力和商貿便利性,陸九淵主持修建了荊門城城墻,并開挖護城河渠,既增強了城市安全,又改善了交通條件,為商業活動提供了穩定環境。
——整頓官場與治安:他大刀闊斧地整治官場陳規陋習,推行清廉治理,同時重視軍事訓練,提升軍隊戰斗力。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腐敗和犯罪,使社會秩序安定,盜賊斂跡,為商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治安環境。
——推行便民政策:陸九淵注重簡化行政流程,例如通過“廢除稅卡”和“減免捐稅”等舉措減少行政干預,降低企業負擔。此外,他通過講學傳播儒家思想,倡導誠信經營,間接提升了商業道德水平。
這些改革措施使荊門從“民訟漸息、盜賊斂跡”的狀態轉變為“商賈云集、稅收日增”的繁榮景象,成為南宋地方治理的典范。
從古到今,一個地方的“一把手”非常重要。
2017年,陳一新主政主政武漢,就搞的風生水起。一致于在外省干部培訓班講課,我都要講一講他的十大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