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善于頂層設計,比如2003年7月的“八八戰略”。
近日,浙江省財政廳印發《關于支持構建浙江特色現代服務業體系的若干財政政策措施》,12月15日起施行。
文件提出十方面18項財政政策。
一是支持重塑軟件信息服務優勢行動
實施首版次軟件保險補償政策。實施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核心區協同區財政專項激勵政策。落實國家軟件產業稅收優惠政策。
推動人工智能融合應用。鼓勵地方在科學、制造、金融、交通、醫療等領域,支持形成一批垂直應用場景,省級財政給予獎補支持。實施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財政專項激勵政策。支持人工智能領域有實力的企業圍繞高端軟件領域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符合條件的單個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支持。設立浙江省科創(人工智能)母基金。
二是支持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
開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試點,遴選低空產業“先導區”和低空經濟“先飛區”,省級財政給予激勵支持。
機遇: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業務部、無人機工作委員會主任孫衛國18日在2024國際電動航空(昆山)論壇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將在六個城市開展eVTOL試點。即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重慶。試點文件對航線和區域都有相關規劃,對600米以下空域授權部分地方政府,意味著相關地方政府要承擔更多管理責任。
推動國際物流提質增效。統籌各級財政資金,支持中歐班列提質增效。全面落實寧波舟山港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和金華義烏陸路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爭取金華義烏陸路啟運港退稅政策離境口岸擴圍。
支持打造航運服務集聚區。省級財政對規模大、發展較好的高端航運服務集聚區,給予激勵支持。
三是支持重塑電商優勢行動
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省級財政對開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提升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和公共服務能力的地區,擇優予以激勵支持;加大對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建設的支持力度。落實跨境電商出口退運商品稅收政策。
支持消費電商模式創新。支持直播電商、內容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與產業融合發展,支持集多功能、多業態于一體的電商園區建設。
四是支持金融助力高質量發展行動
降低服務業企業融資成本和貿易風險。對浙江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提供主承銷服務或創設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金融機構,給予一定獎勵;對金融機構使用支農支小再貸款發放涉農貸款、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的,對符合利率要求的部分給予一定獎勵。降低企業貿易風險,對企業投保的出口信保保費予以60%補助,單家企業不超過500萬元。
五是支持高端商務服務提升行動
推動展覽業發展水平提升。支持舉辦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鼓勵地方對數字貿易優質企業參展、品牌活動舉辦、國際合作項目引進和首發、首秀、首展及獲DT獎的優質展品給予支持。
六是支持消費擴容提質行動
支持落實“兩新”提振消費。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等汽車電動化更新及運營,老舊營運柴油貨車、老舊運輸船舶淘汰更新等。給予消費者車輛報廢更新和置換更新補貼;支持綠色智能家電消費,對個人消費者購買符合要求的家電產品給予“立購立減”購置補貼。
推動做旺文體旅消費。支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周期內原則上給予獲扶持縣(市、區)每年1000萬元支持。推動夜間文旅經濟發展。
比如,杭州市出臺了一項頗有創新性的政策,著重鼓勵發展“子夜經濟”,即在晚上10點到早上6點期間保持實體店鋪正常營業(如餐館、零售店、娛樂場所、文化場館和書店等)。同時,政府將按照店鋪的營業面積,對符合條件的店鋪給予一次性分檔補貼。
推動居民生活服務品質化。實施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和養老護理補貼,支持居家養老服務和老年助餐。
案例:坐落在文一路84號的溪畔社區樂時坊幸福餐廳是一家公辦民營的老年食堂,于2021年6月建成,面積約400平方米。
2023年,為解決老年人送餐難題,樂時坊幸福餐廳作為全市首家,與‘餓了么’聯手,試點開展‘孝老社區俠’公益送餐服務,形成了公益性社會組織為主運作,專業配送平臺負責配送,政府適當補貼引導,老年食堂共同參與的長者配送餐服務體系。
2024年4月,樂時坊幸福餐廳再次迎來升級——“助老版”餓了么上線,老人通過手機自助下單,也可以同步享受60-79周歲打八折、80-89周歲打七折、90周歲以上打五折的優惠政策。
七是支持“兩業融合”發展行動
支持全省開展“兩業融合”區域試點,省級財政給予激勵支持。支持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實行星級管理,省級財政給予補助,其中按其申報星級驗收后達到三星至五星的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每個補助最高分別不超過500萬元、800萬元、1000萬元;區域性農事服務中心,每個不超過300萬元。
八是支持服務業擴大開放行動
推動拓展服務業開放領域。支持符合條件的大宗商品重點儲運項目申請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券等;引導世界一流強港建設發展基金等支持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
九是支持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行動
支持保障性住房供給。統籌資金做好公租房基本保障,為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等解決住房困難。鼓勵地方因城施策,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中村改造。支持地方申報城市更新行動試點。
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過程中,國家將持續加大對城市更新項目的支持力度。以城市重要的“里子工程”地下管網建設改造為例,預計在未來5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氣、供排水、供熱等各類管網總量近60萬公里,投資總需求約4萬億元。2023年至2024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增發國債資金和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共超過4700億元,將城市燃氣、供排水等地下管網改造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項目作為重點支持內容。
今后幾年,城市更新仍將是政府投資的重點。在2025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建設項目清單中,城市更新占有一定比例,突出人口規模大、密度高的重點城市和中心城區,重點推動解決燃氣管網老化、城市內澇、供水管網漏損等突出問題。中央預算內投資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危舊住房改造等城市更新項目支持力度也將持續加大。
老舊街區、老舊廠區改造等有一定收益的城市更新項目有望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持范圍。
十是支持服務業要素保障行動
強化大平臺大企業大項目支撐。支持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擴大服務出口。實施自貿試驗區激勵型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實施超常規外資招引激勵政策。
支持壯大服務業人才隊伍。支持引進海內外頂尖人才。支持服務業技能人才培育,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支持一流技師學院和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項目中現代服務等專業建設。
推動服務業標準化建設。支持深化國家級、省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積極爭取列入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對達到優秀等次的給予資金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