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申報的“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截至目前,我國世界遺產數量達到59項。
全長7.8公里,始建于13世紀,是統領整個老城規劃格局的建筑與遺址的組合體。北京中軸線共包含15處遺產構成要素。北起鐘鼓樓,一路向南經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的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分列中軸線東西兩側。
17至18世紀,北京曾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布局最完整、規劃最科學、建筑成就最高的封建帝國首都。至今西方大學建筑系的教科書中,北京古城規劃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評委會認為:
“北京中軸線”所體現的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為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了重要貢獻(標準3);
“北京中軸線”作為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成熟階段的杰出典范,代表了世界城市歷史中的一種特有類型(標準4);
認可“北京中軸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保護管理狀況。
讓我們想起巴黎塞納河兩岸。
為了保護北京古城風貌,就涉及到搬遷。
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關于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有關情況的匯報》。
2017年11月23日,根據北京市通州區人代會六屆三次會議要求,北京城市副中心計劃3年內新增133所學校和幼兒園。
2018年3月29日,北京市人大常務委員會聽取和審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
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2024年1月,北京市級機關第二批集中搬遷工作順利完成。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國家級新區河北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雄安新區實際上是京津冀的中心。
到此為止,北京古城的保護告一個段落,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也是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也是幾代建筑人的夢想。
1949年12月,時任北京市市長的聶榮臻在長安街六部口北京市政府辦公大樓主持召開了城市規劃會議。
出席會議的有北京市各部門領導、在京的蘇聯專家。
中國方面的專家有梁思成、陳占祥等人。前者時任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后者則是北京建設局企劃處處長。
會上,蘇聯專家巴蘭尼克夫提出要以天安門廣場為中心,在長安街兩側建設新中國首都的行政中心。
巴蘭尼克夫的另一個重要觀點是:北京沒有大的工業,但是一個首都,應不僅為文化的、科學的,藝術的城市,同時也應該是一個大工業的城市。
蘇聯專家的規劃方案讓梁思成和陳占祥大為吃驚。
在會上,梁思成和陳占祥同蘇聯專家進行了一場關于北京規劃問題的激烈交鋒。
1950年2月,梁思成先生和陳占祥先生共同提出《關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議》,長達二萬五千字,史稱“梁陳方案”。它的內容,不是梁思成反對拆城墻那么簡單狹義,也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北京古城的完整留存。“梁陳方案”所包含的正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城市發展理念,它是一個全面的、系統的城市規劃設計建設書。
他們建議把中央行政中心放到西郊,為未來北京城的可持續發展開拓更大的空間,避免大規模拆遷的發生,降低經濟成本,自然延續城市社會結構及文化生態;另一方面,提出平衡發展城市的原則,增進城市各個部分居住與就業的統一,防止跨區域交通的發生。
眾所周知的原因,“梁陳方案”沒有被采納。
當時的主流思想是:“改造北京還是少保留一些舊東西好,像故宮可以保留下來,讓后代看看過去的情形,有一些東西可以不要就不必保留了。”
如今的結果也算是一種補救。
這其中還有關于公車的小插曲。
為了規劃調查的方便,北京市政府給陳占祥配了一部銀灰色的華沙牌小轎車,一名專職司機。但是車里坐不下那么多一同出行的同事,陳占祥就索性和大家一道騎自行車,他說這樣穿胡同進小巷更方便。
每次動筆寫方案前,梁、陳二人都會帶著年幼的她(陳愉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考察,“梁思成很幽默,自己開車,還自嘲‘老夫是車夫’。”
“車夫”那時正是盛年。1950年,他49歲,陳占祥34歲。
城市的發展,要有宏觀的經濟定位。
2000年后,我了解到“鄭東新區”落地,建議武漢搞“漢口北新區”,與武昌南、漢陽西“三足鼎立”。2017年,又以長江新區作為漢口北的支撐。
如今的漢口北實際上是臨空經濟區與長江新區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