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中部之聲
葉青看財經2550:兩會財經熱點:大健康都是重點
2024-03-09 09:48:07   來源:今日湖北

每年的全國兩會上大健康都是焦點問題

一是在工作報告中的大健康內容豐富

關于健康:

加強健康、養老等民生科技研發應用。

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實施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促進政策,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穩步推進重大項目合作,實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項目,積極推動數字、綠色、創新、健康、文旅、減貧等領域合作。

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筑牢人民群眾健康防線。

建好用好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

加強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完善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政策。

關于養老:

加大義務教育、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財政補助力度,擴大救助保障對象范圍。提高“一老一小”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6600多萬納稅人受益。

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

推動養老、育幼、家政等服務擴容提質,支持社會力量提供社區服務。

化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養老服務等社會民生領域改革。

適應先進制造、現代服務、養老照護等領域人才需求,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20元,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完善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在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加強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加大農村養老服務補短板力度。加強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大力發展銀發經濟。

關于醫療保險:

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推動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完善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制度,強化醫保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落實和完善異地就醫結算。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二是代表委員中關于大健康的建議特別多。

1、做大健康產業

我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0萬億元。

我國健康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歐美發達國家的普遍水平,低水平重復生產和仿制現象依然明顯;我國大健康產業鏈環節資源分散,缺乏有效合力,多數企業規模較小,系統整合能力不足,龍頭企業數量及影響力有限。

全球新冠疫情雖然逐漸受控,但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和變數;老齡化人口增多,慢性病、腫瘤等疾病負擔逐漸加重;醫療資源不均衡、醫療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亟待解決。

建議政府持續優化產業環境,提供更多產業政策,推動健康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鼓勵上下游企業、跨行業等多形式合作,打造健康產業的集群發展模式,形成協同效應。特別是支持和培育有潛力的龍頭企業,使其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地方政府可考慮設立專項基金或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保健食品新功能產品、特醫食品等高質量創新型產品的上市,增加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的動力。

2、“預防為主”的健康管理模式

呼吁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及公眾等各方力量通過不同形式共同推進健康促進,協調聯動相關政策,將大健康產業發展緊密融入“三醫”聯動、科研創新、中醫藥傳承發展等領域,形成合力;推動各地積極探索構建以“預防為主”的健康管理模式;通過促進新興業態和新技術、新應用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個性化健康監測和管理效率,切實為公眾提供更多元、便捷、安全的健康服務,努力將全民健康的美好藍圖變為生動美景。

圖片

樹立“大健康”理念 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在社區及體育協會內開展“體醫融合”相關培訓,利用康復醫學和運動醫學知識助力大眾體育發展,從而促進健康消費。

為把衛生健康從“得病就醫”繼續前移,把以治病為中心的傳統模式轉變為“健康維護、未病先防、慢病防治、康復護理、老年頤養”的防病保健模式,建議在城市社區設立“健康管理師”崗位。崗位由政府招聘簽約并承擔其薪資待遇,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依托進行健康管理,利用健康管理師培養周期短、人力成本低的優勢,在短時間內大量補充,實現由基層醫院、全科醫生、健康管理師組成的“三位一體”健康管理體系,建立篩查-干預-治療-評估的良性循環模式。健康管理師免費提供健康管理服務,為慢病患者監測血糖、血壓等,對孕產婦提供胎心監測、圍產期心理疏導等服務,對術后病人進行康復治療,在疫情期間協助防疫部門開展隔離監督、疫苗接種等工作。

3、大力發展健康消費

建議強化政策保障,制定健康消費行業標準,統籌出臺財政、金融、產業、科技、社會一攬子支持政策,營造良好健康消費環境;加快完善休閑旅游、文體健身、體醫融合等消費體系建設,大力拉動健康服務消費;緊扣健康消費和數字消費結合點,積極開發“互聯網+醫療”、可穿戴健康產品和線上體育服務等新型健康消費模式和產品;以生物制造為先進制造業發展重點,加速生物醫藥產業迭代升級,增加優質健康消費供給。

4、對藥食同源保健食品實行“負面清單”管理

——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好祖國優秀的藥食文化和思想內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加強對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科學研究的投入,提升科學研究水平,樹立更多的有影響力的品牌。

——明確列出不能作為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的負面清單,加強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的文獻、臨床及社會應用狀況的調查分析和評估。具體申報的藥食同源保健食品所提供的安全性資料由專家委員會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

——完善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管理體系。

5、對6歲以下、75歲以上公民實施免費醫療

可提高兒童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質,提高生育率;提升老年人及時就醫率,降低老年人家庭醫療負擔。

6、建議全面取消基層醫療門診報銷起付線

醫療保險作為基本民生保障,歷次改革都牽動人心,隨著近年來持續讓利于民,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已大幅緩解。但減輕居民醫療負擔沒有終點,建議:

1)全面取消鄉鎮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門診統籌報銷起付線;

2)構建就醫監管機制,強化醫保基金監管,防止醫療資源浪費;

3)進一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服務水平。

7、呼吁藥品說明書啟用“大字版”

藥品說明書上的字小如“螞蟻”,常常讓人難以識別。呼吁盡快出臺藥品說明書“大字版”、“簡化版”國家標準,確保用藥人看得清、看得懂。

8、建議規范明確新上市創新藥的范圍和價格規則

建議充分考慮創新藥的實際特點,在市場準入頂層設計和具體實施環節通盤考慮整合解決;建議醫保部門規范明確新上市創新藥的范圍和價格規則,開通快速掛網通道,確保創新藥上市后及時獲得掛網準入資質;建議放寬“一品兩規”限制,通過開展藥品綜合評價或藥品價值評估等方式,盤活新上市、高品質藥品的進院渠道;建議加強醫療機構對創新藥合理配備使用的重視,必要時通過行政手段干預,要求醫療機構定期、系統的開展新藥準入工作,保證創新藥的市場準入。

9、建議擴大中成藥集采范圍,完善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機制

近年來,化藥集采取得了顯著成效,各省推動中成藥進入集中帶量采購范疇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試點情況看,相比化藥集采,中成藥集采還存在一些問題。建議進一步優化中成藥集采規則及技術評價、價格競爭評分細則。

10、將輔助生育部分費用逐步納入醫保范圍

根據不孕不育需求數量,建設供需平衡、布局合理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體系;建議衛生主管部門適當放寬增設生殖服務機構的準入條件,應當為社會資本舉辦輔助生殖機構提供便利;建議衛生系統主管部門規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審批和校驗,做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醫療廣告發布前審查和《醫療廣告審查證明》發放;建議規范輔助生育技術收費標準,將輔助生育部分費用逐步納入醫保范圍;建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整體道德水平的提升以及法律制度的更加完善,適時開展單身女性社會性凍卵的可行性探索。

保護女性生育力話題,這不僅事關生育率,也是積極應對人口過早老齡化的重要舉措。女性在進行放化療治療時,會導致卵巢功能衰退,讓她們提前幾十年就患上各種慢性病。所以建議推廣卵巢組織凍存創新技術,解決生育難題,應對人口過早老齡化。目前這項技術在臨床上已經成熟,但尚未普及,建議加快推廣普及。

11、建議加強專業人才培養,緩解失能失智老人護理“人才荒”

培養更多護理人員、康復師和心理醫生,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為失智老年人提供更專業的照護服務。鼓勵大學或專科院校、培訓機構開設養老照護、老年護理等專業,充實專業人才;加大對社區全科醫生老年精神病學技能培訓,提高診斷、治療能力;加大養老院護理員護理技能培訓;加大科普宣傳,使家庭成員掌握基本護理技能。

12、積極應對老齡化,制定《養老服務法》

立法中應構建多方參與的養老服務工作格局,明確政府職責,強調政府的“兜底線、保基本”責任,鼓勵家庭及社區承擔養老義務,引導養老服務市場化發展。鼓勵并規范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養老設施、監測、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建立養老服務申報、評估、監管系統,滿足緊急救助、生活照護、家政服務、健康預警、遠程診療、物流配送等養老服務需求。

工作報告中大健康的內容是政府正在做的事情

代表委員的建議是政府將來要做的事情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日韩中文字幕无线码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一区不卡 | 日本永久免费Aⅴ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视频国产 | 色婷婷综合激情中文在线 |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