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近日提供2023年民營經濟數據。
——民營工業企業生產增速回升。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1%,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
——民間項目投資保持平穩增長。受房地產深度調整影響,民間投資整體有所下滑,但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民間項目投資比上年增長9.2%,增速與上年持平,比1-11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14.2%,快于全部基礎設施投資8.3個百分點。制造業民間投資比上年增長9.4%,快于全部制造業投資2.9個百分點,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民間投資分別增長30.1%、18.0%、10.7%。
——民營企業進出口支撐作用增強。民營企業進出口額223601億元,同比增長6.3%,快于全部進出口增速6.1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3.5%,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效益逐步改善。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0.6%,8月份以來持續改善;利潤總額增長2.0%,好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分析認為,當前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等制約仍顯,國民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還需鞏固,加之民營企業以小微型企業居多,主要集中在中下游行業,抗沖擊抗風險能力偏弱,訂單不足、資金緊張等生產經營困難較為突出,推動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仍需努力。
這些問題,也正是民營經濟促進法要解決的。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提交了《關于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提案》,提出了九條立法方面的建議:
一是明確促進民營經濟的六項基本原則,即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相比,做到地位平等、共同發展、公平競爭、互惠合作、平等監管與平等保護。
二是促進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三是鼓勵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
四是鼓勵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互利合作。
五是保障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平等監管。
六是平等保護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
七是明確各級政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職責。
八是建立監委機關對公職人員侵犯民營企業權益的專項監察制度。
九是明確司法機關保護民營企業權益的法治要求。
浙江民營經濟非常強大,從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城市發布中看的清清楚楚。
但是,他們覺得還不夠,近日,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布了《浙江省加快打造民營經濟總部高地工作方案(試行)》。明確,到2025年,培育省級民營經濟總部領軍企業100家、民營經濟總部集聚高地20個,浙江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總部企業數量保持全國領先,民營企業總部及集聚高地的能級和影響力在全國進一步凸顯。到2027年,浙江民營經濟的總部能級顯著躍升,力爭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民營經濟總部企業進入世界一流企業國家培育庫,浙江上榜“世界500強”總部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若干總部集聚高地達到國內一流,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民營經濟總部高地。
打造民營經濟總部領軍企業方面,《工作方案》提出,培育總部領軍企業。由第三方機構對入庫的民營經濟總部企業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每年公布100家民營經濟總部領軍企業,并加強培育。
在建設民營經濟總部集聚高地上,《工作方案》提出,認定民營經濟總部集聚高地。委托第三方評價遴選營業收入(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總部企業10家(含)以上、領軍企業3家(含)以上且特色明顯的縣(市、區),建設“民營經濟總部集聚高地”。對山區海島縣,視情況適當放寬條件。
《工作方案》還要求,抓好企業總部招引。圍繞“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現代服務業等鍛長板補短板重點領域,省市縣三級合力繪制更新產業圖譜,明確招引重點和主攻方向,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招引世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跨國企業、優質民營企業在浙設立總部。
2023年1月1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浙江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浙江制造”在全球價值鏈創新鏈產業鏈的位勢明顯提升,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穩步提升,“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規上企業營業收入突破12萬億元,超1000億元的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核心區達到20個左右,世界一流企業達到15家左右。
“4”是指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消費與健康、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等4個萬億級世界級先進產業群;“15”是指重點培育智能電氣、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高端新材料等15個技術水平先進、國際競爭力強的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X”是指重點聚焦三大科創高地和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區塊鏈等前沿領域,培育一批成長性高的百億級“新星”產業群。
無獨有偶,2024年上海市兩會上,上海市工商聯提案建議“推動上海民營總部經濟發展,激活城市發展新引擎”。
截至2023年7月,上海已認定五批共計501家民營企業總部、總部型機構,業務涵蓋制造、信息服務、批發零售、科技等多個領域。
上海市工商聯在調研中發現,目前,上海民營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四大問題:一是政府支持和服務靶向還不夠精準;二是民營企業總部的入門門檻還較高;三是民營企業總部發展質量不高水平不均;四是民營企業總部對高端人才吸引力仍偏弱。
因此,上海市工商聯建議,進一步加強民營總部經濟頂層設計與統籌推進。
優化總部經濟產業布局,以上海三大先導產業和六大重點產業發展為聚焦點,以新興領域為著力點,高標準、前瞻性地編制民營總部經濟發展戰略總規劃。
統籌各類型總部發展,兼顧引入跨國總部、國企總部,引進國內民營企業總部和培育本土民營企業總部的關系,充分發揮各類型的企業總部(機構)在促進區域合作、實現資源整合配置和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作用。
建立服務交流聯系制度,定期舉辦上海市級層面的民營經濟咨詢和服務溝通會議,如專門面向民營企業的市長咨詢會或市領導和相關部門參加的服務和溝通聯席會議等。
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總部的認定條件與標準。細化認定類型,針對上海重點扶持產業和基層產業實際情況,制定適用于不同類型的民營企業總部(機構)的認定條件,擴大市場主體的涵蓋范圍,如生產類規模型總部側重于營收及上海市納稅總額;創新型研發總部側重于研發費用總額、科技人員數量及歸屬于上海市的知識產權數量;金融型總部側重于企業實收資本情況,大資本規模、實現外溢發展的情況及并購重組交易金額情況等。創新認定辦法,如對于分支機構數量,改變單一地統計本地企業在外省份的分子公司數量的傳統界定方法,以企業各分公司、子公司在集團及產業鏈中的作用進行整合界定。
進一步推動民營企業總部科技賦能和數字轉型。搭建科技合作平臺,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積極建設民營企業總部與相關科研院所、科技服務中介機構、數字化(人工智能)賦能企業的協同合作平臺,針對民營企業總部現有行業、產業發展成果,定制化、針對性地提出技術賦能方案,幫助其延伸和拓展新的業務版塊,為傳統業務注入新的發展動能。支持數字化轉型項目,建議上海各區根據自身產業發展特點,針對符合上海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展方向,對具有創新性和引領性的經濟數字化轉型項目給予專項資金支持。
進一步強化總部人才政策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優化人才引進政策,建議出臺專項政策,提高人才引進的專業傾向性,簡化引進手續、縮短審批周期長,提高企業在引進人才評定方面的話語權;進一步加大對民營企業總部引進的人才在落戶、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申請人才公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人才補貼力度,建議在現有人才激勵政策基礎上,圍繞民營企業總部、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創新型總部等上海市已認定總部機構,統一設立“總部企業優秀青年人才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