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看財經:會計、統計、審計與人工智能
2023-11-01 08:43:09
來源:今日湖北

會計、統計、審計,是數據真實性的三道關口。
首先看會計。在市場上有很多不同類型的財務軟件可供選擇。比如,用友暢捷通好會計是一種云財務軟件,可以幫助用戶實現財務管理自動化。這個軟件的主要特點是穩定性和安全性。也非常適合需要遠程管理的企業,因為它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進行訪問和使用。
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出席了以“智能財務 洞見未來”為主題的智能財務論壇,并做了題為《智能財務關鍵技術與系統發展》的分享。
? 葉青看財經
王文京指出,大模型推動會計智能化的新發展,會計大數據處理與大模型技術將重新定義財務管理。用友將通過精細、實時、智能的全面財務數據服務,賦能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助力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全面數智商業時代已經到來。在新的時期,智能化業務運營、自然化人機交互以及快速應用生成,成為AI技術在企業的三個主流應用方向。企業須加快數智化轉型,升級成為“數智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王文京認為,“數智企業”具備六大特征:客戶導向、生態共榮、員工能動、實時感知、數據驅動和智能運營。
用友七年磨一劍、戰略投資研發打造的全新一代服務企業數智化的主力產品-用友BIP,在平臺技術與應用架構、領域與行業應用、生態體系三個層面,實現全面突破,達到全球領先水平,被重要央媒譽為企業數智化的“大國重器”,成為中國及全球眾多行業領先企業數智化建設的首選平臺。目前,已有3.4萬家大型、中型企業選擇用友BIP,50萬家小微企業選用暢捷通云服務。
王文京指出,從會計電算化到集中財務集團管控,再從財務共享服務到智能會計服務,用友參與了信息技術在中國財務領域應用的多個階段,引領了財務領域的發展。
在大模型的助推下,會計智能化迎來了新發展。數智時代,會計已經從流程驅動為主,過渡到以數據驅動為主。智能化技術塑造了眾多高效的數智場景。例如,利用規則引擎所生成的審核、計稅、入賬、分攤等各類規則,即可自動對各類流程進行稽核;NLP技術讓語音喚醒、語音識別、機器翻譯、指令操作等快速實現,依令執行更加便捷;各類RPA機器人的應用也在稅務、報表、月結等場景下,自動運行,大幅減少了大量且重復的人力勞動……
28日,用友網絡發布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裁王文京先生在江西財經大學建校100周年之際,擬將其持有的價值1億元公司股份捐贈給江西財經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王文京,1964年12月15日出生于江西省上饒縣煌固鎮。1979年(與我同屆),考上了江西財經大學。
大學畢業后,進入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財政司工作。兩年后他參與了一個項目并獲得了電子部部級鑒定,這讓他看到了軟件工程的魅力。他決定辭職創業。
1988年12月,王文京和蘇啟強一起借了5萬塊錢作為他們的創業資金,在北京展覽館召開的政策說明會上獲得了創業靈感。他們決定開發財務軟件,并選擇了當時最先進的用戶之友軟件作為公司的名字。他們的創業地點是租借的一間9平米的小平房,房間里配置了一臺長城電腦。僅僅一年他們就賺回了本錢,還了外債。到了1991年,用友就成為了財務軟件第一。
到了1998年,王文京的用友公司營業額已經達到了1.8億元。到了2001年,“用友”在上交所成功上市,37歲的王文京憑借50億的身價問鼎“中國軟件首富”。如今,用友網絡已經成為中國領先的企業管理軟件和企業服務提供商。
還有的小微企業是找代賬公司,或者接受線上服務。
小微企業特別是個體工商戶因為人手少,賬單沒有專人管理,經常出現賬目混亂等情況,不僅影響正常經營,還導致商戶很難獲取銀行貸款,成為融資難的原因之一。為解決小微商戶財務管理的痛點,一些金融機構開始嘗試對接線上服務場景,為小商戶提供簡便快捷的財務服務,提升普惠小微金融服務的質效。
比如,小店業主高文飛將自己的建設銀行儲蓄卡一鍵升級為“建行—美團生意卡”,輕松解決了賬目管理問題。“現在資金往來都通過這張卡,清晰多了,再也不會搞錯,有了清楚的賬目,銀行給我授信92萬元,生意越做越大。”“有了‘生意卡’,我的小店相當于有了免費的24小時在線‘小會計’。”
目前已有超過90萬戶商家開通“生意卡”,累計使用超百萬次賬單服務,相當于節省軟件購置開支2000余萬元。除建設銀行外,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也陸續推出了類似產品。
? 葉青看財經
第二是統計。將區塊鏈技術與統計領域有機結合,推動統計數字化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統計工作的新課題。
一是區塊鏈真正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
(一)區塊鏈保證統計數據質量,有效防范統計造假。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和分布式儲存的技術特性,一旦數據添加到區塊鏈上,將會被永久儲存,且這一過程中的每一步記錄都是“操作留痕”且無法篡改的。
(二)區塊鏈提高數據流通速率,提升統計服務效能。通過審核發布流程的統計調查數據可以被分享數據傳輸上鏈,被賦予查詢權限的相關部門可通過區塊鏈方便快捷獲得數據,可以使的各級統計機構之間、統計機構和其他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資料流通渠道更加通暢。
(三)區塊鏈實現數據可追蹤溯源,提高統計監督針對性。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性和不可篡改性,記錄數據的獲取和共享情況,可以實施追蹤溯源,并結合策略承諾、違反檢測和隱私審計,以溯源問責的方式保護隱私。
(四)區塊鏈優化統計執法檢查,增強統計監督有效性。統計部門和統計人員可以利用區塊鏈和大數據共享互通等技術,在查詢權限范圍內直接找到企業財務數據源頭,實現執法檢查成效最大化、成本最優化以及對企業干擾最小化。
二是區塊鏈+大數據共生融合。
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公開透明、安全可信等特點,在推動現代統計調查體系變革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住戶調查工作中已經初步應用,它可以實現多部門、跨組織之間的數據共享。未來,在統計系統內部,可以構建各層級統計部門之間的數據信息共享使用,在統計系統外部,可構建統計與其他政府部門、企業之間的協同。
? 葉青看財經
第三是審計。最近有新成果。
南京審計大學計算機學院/智能審計學院,以新興技術賦能審計,為學校“大審計”平臺戰略發揮引領作用,為國家培養計算機審計、信息系統審計、大數據審計等高層次復合型審計人才;形成了一批具有審計特色的科技創新成果,成為全國“科技強審”的“排頭兵”。
2023年9月27日,學院發布了一項突破性的科研成果——首個審計行業大模型“審元”。
“審元”大模型是南京審計大學徐超教授團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鄭緯民教授團隊,國家教學名師、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何炎祥教授團隊基于AI大模型技術研發出的最新成果,通過積累海量審計知識圖譜數據,輔以獨特的數據處理和AI訓練技術,獲取精準、專業的審計知識,具備智能問答、代碼隨行、案例推薦、報告生成四大核心應用場景。
“審元”大模型通過對海量的審計知識庫進行大規模學習訓練,建立智能問答系統,可根據審計人員提出的各種審計問題,輸出快速準確的問題解答。
在代碼隨行方面,高效解決了審計人員需要編寫計算機程序代碼的行業痛點。“審元”大模型將常見的計算機程序及代碼大規模集成后,深入解析審計領域所需的各種程序語言,封裝后生成代碼示例,審計人員無須編寫代碼,可以直接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