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日上午9:30出席由武漢青創會聯合主辦的佳萌論壇華中區2023第一屆“赴非洲創業論壇”,騰訊會議。
我做了五點發言:
1、了解情況。已去非洲的湖北投資者。2022年,湖北省地方企業對非洲國家實際投資8428萬美元,同比增長3.6倍。截至2022年12月底,湖北省企業在非洲設立52個境外投資項目,中方協議投資額8.5億美元,涵蓋農業開發、醫藥、建材制造等領域。
不包括央企。比如,烽火與中非發展基金、中國通信投資150億美元共建的“中非共建非洲信息高速公路項目”,助力非洲48個國家建起了高速寬帶骨干網絡。
2、調查研究。發揮高校、大企業作用,建議在高校設立非洲投資研究中心。
3、年輕人跟著老師、小企業跟著大企業去非洲創業就業。這是我的一直觀點。
4、發展非洲校友經濟
5、對接鄂州花湖機場。
武漢、湖北有很多非洲校友。
——武漢大學。武漢大學是改革開放后最早批量招收非洲留學生的高校之一。2000年到2021年末,共有52個非洲國家的2180名留學生來到武漢大學學習。現在仍有來自坦桑尼亞、南非、埃及、加納、埃塞俄比亞等47個非洲國家的311名留學生留在武漢大學校園學習,還有187名非洲留學生在境外參加線上學習。
武漢大學還成建制地開設了“安哥拉水利水電專業本科班”班級,為非洲培養水利水電和工程管理高級技術人才。40年來,武漢大學為非洲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熟練掌握漢語和專業知識的高級人才,為非洲國家快速發展和中非友好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利比里亞司法部副部長考克斯·胡安·南希(Cox Juan Nancy),非洲著名心臟病專家、肯尼亞國家心血管病專家組成員、中非東非地區心臟介入治療手術第一人的蒙巴薩阿克汗醫院心臟中心主任默罕默德·胡賽因·薩利姆(Mohamed Hussein Salimu)醫生,摩洛哥籍博士生何曉娜(Thamik Hanane)等是這些非洲留學生中的杰出代表。
2010年以來,武漢大學與非洲國家的教育交流拓展為雙向交流和多邊合作,先后與貝寧阿波美卡拉維大學、馬里巴馬科社會科學與管理大學、贊比亞大學、埃及本哈大學、塞內加爾謝赫·安達·迪奧普大學、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學、哈桑二世大學、突尼斯斯法克斯大學、津巴布韋大學等10余所非洲高校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開設了“中法非三方聯合培養研究生”等項目和以非洲法語國家為研究對象的非洲問題研究課程,已培養了6名非洲問題研究博士。2017年,武漢大學率先倡議成立“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聯盟”,并連續舉辦了3屆“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論壇”,在中國、法國和非洲法語國家間建立了機制性的高等教育多邊交流對話平臺和機制。
2010年,武漢大學與埃及本哈大學聯合成立了“武漢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得到非洲法語國家大學教育網絡、中國教育部、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等機構的大力支持。此外,武漢大學還積極參與有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學等二十多所中非大學參加的“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劃項目”,進一步拓展了與非洲高校的科研合作網絡。
2012年開始,武漢大學研發的紅蓮型雜交水稻先后進入莫桑比克、納米比亞、肯尼亞、乍得等非洲國家試種。最新試驗結果表明,紅蓮型雜交水稻產量已達10.84噸/公頃,超過非洲本地品種產量85%以上,在當地引起轟動。紅蓮型雜交水稻在非洲推廣種植將為消除非洲饑餓和貧困、維護世界糧食安全做出重要貢獻。
——2012年到2022年8月,華中科技大學招收非洲留學生2856人,其中埃塞俄比亞117人。他們中的大多數,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并為一帶一路共建落地貢獻力量,僅在埃塞俄比亞,就有許多華中大畢業生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崗位,如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KEMAL MOHAMMED ZEINU博士(中文名:周哲)現任埃塞俄比亞Kombolcha(孔博勒查市)市長,經濟學院的ELYAS ABDULAHI MOHAMUED博士(中文名:莫煜)現任JIGJIGA(吉吉加)大學副校長,公共管理學院的DRESSE SAHILU GOSHU博士(中文名:古樹)現任Bahir Dar(巴赫達爾)市市長。
——江漢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成立于2013年。培養了來自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34個國家528名國際留學生,畢業率達96.9%,其中多人被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醫科大學錄取為碩士研究生,同時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
關于武漢留學生中的的非洲比例:
——武漢市留學生的總體數量
根據武漢市教育局的統計數據,2019年,武漢市各高校留學生總數為4630人。其中,研究生占比最高,達到了58%;本科生和專科生分別占比19%和18%;留學預科生占比最低,僅為5%。
武漢市還吸引了一定數量的自費留學生。2019年,武漢市共有2152名留學生通過自費方式來到武漢學習。這些自費留學生大多是來自亞洲國家和非洲國家。
——武漢市留學生來自哪些國家
2019年,留學生來自70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其中,亞洲國家和非洲國家占比較大,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留學生占比比較低。
來自亞洲國家的留學生人數最多,占留學生總數的66%。其中,中國香港地區、韓國、日本、泰國和孟加拉國是留學生人數最多的五個國家。
來自非洲國家的留學生人數也占比較大,達到了20%。其中,尼日利亞、剛果(金)、剛果(布)和科特迪瓦是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四個國家。
來自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留學生人數占比比較低,分別為5%、3%、2%和1%。
——武漢市留學生分布在哪些高校
2019年,武漢市各高校留學生總數中,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和華中農業大學位列前四,共占留學生總數的70%。
華中科技大學留學生人數最多,達到785人,占比17%。武漢大學留學生人數為620人,占比13%。華中師范大學和華中農業大學分別有357人和347人的留學生。
武漢市還有其他高校吸引了留學生的目光,比如武昌理工學院、武漢科技大學、武漢輕工大學等。
華中科技大學的生命科學、武漢大學的公共衛生、華中師范大學的人文社科等領域都吸引了大量留學生前來學習。
——武漢市留學生的分布情況
2019年,留學生主要分布在5個區,分別是武昌區、洪山區、江漢區、黃陂區和東西湖區。其中,武昌區和洪山區的留學生數量占留學生總數的54%。
因此,發展非洲校友經濟,是大有可為的。
從全國來看,數量不少。2013—2019年非洲來華留學生人數逐年攀升,由33,357人增長至81,562人,中國逐漸成為非洲國家重要的留學目的國家之一。根據教育部公開的數據,2018年非洲來華留學生數量前十的國家包括尼日利亞、加納、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津巴布韋、贊比亞、南非、蘇丹、盧旺達和摩洛哥。這一趨勢的背后有多方面因素的推動。一是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和豐富多樣的學科和專業體系。中國的高校在許多學科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學生前來學習。中國高校的教育質量和學術水平備受認可,留學生在中國可以接觸到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同時也能夠體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二是非洲國家的高校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擁有自身的學科優勢和特色。例如,開羅大學在文化學、人類學和考古學等領域具有較高的研究水平,達喀爾大學在海洋生物學和非洲學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