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向能利 通訊員 成傳向)“爸爸,您又在吃方便面嗎?媽媽說我們陽新疫情已下降到最低風險地區,各地都慢慢‘解封’了,您回來吃頓飯吧,我和姐姐很想你。”“烊兒,低風險不是零風險,我們龍港是‘重疫區’,一些包保對象生活上還存在很多困難,再說疫情過后,學校馬上復學了,我還要去各學校督查校園消殺等工作,可能還要過段時間才能回來,孩子,我也想你們啊!”剛掛完兒子陳烊打來的電話,陳默又像往日一樣從柜子里拿出一包方便面準備泡著吃,這是他的晚餐,也是“例餐”。3月15日下午六點左右,剛從龍港鎮茶寮村返回宿舍的龍港鎮中心學校校長陳默“調侃”地對記者說:“整整50天,每天三包方便面,樓下便利店的方便面都快被我買完了。” “疫”不容辭,他身先士卒帶領全鎮老師成為抗疫一線的“勇士”
陽新縣龍港鎮是一塊紅色的革命老區,是全國聞名的省級“口子鎮”,同時也是陽新的教育大鎮。陽新縣龍港鎮中心學校校長陳默是一個在教育基層鍛煉成長起來的中心學校校長,他是陽新教育系統有口皆碑的“實干校長”。疫情發生后,今年元月26日(大年初二),剛剛上任不到三個月的陳默,立即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他一大早就從鄰近的洋港鎮騎摩托車趕到龍港鎮中心學校值班,上班第一天,他自己動手打掃衛生,將中心學校辦公樓進行了全面消毒。并特意去副食店買了兩大箱泡面,為打贏長時間的抗“疫”拉鋸戰,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2月4日,接到鎮疫情防控指揮部通知后,陳默立即組織召開了全鎮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動員大會,他號召全鎮459名教師轉變角色,帶頭配合村組、社區搞好值守排查登記和宣傳勸導等工作,力爭成為龍港紅色老區抗疫一線的“勇士”。他特別嚴格要求全鎮100名黨員教師自愿承擔各自居住地的防控任務,讓抗疫戰旗在“一線”飄揚。
龍港鎮茶寮村是龍港這個“重疫區”的“重疫村”。疫情發生不久,該村就有三例確診病例,僅茶寮村二組就有兩例。龍港鎮中心學校接到大包保命令后,陳默校長帶領兩名隊員第一時間奔赴“疫”區,首先對全村6個村民小組的健康情況進行大排查,還“搶”先將疫情嚴峻的茶寮村二組列為自己的包保對象。白天,他一大早就帶上一盒方便面出門,在茶寮村逐家逐戶給村民量體溫,晚上,他一個個打電話詢問包保對象的健康情況。與此同時,他還兼任“代購員”,把村民所需物資從鎮上帶回村里。當下午精疲力竭回到宿舍后,再用一包方便面隨意解決晚餐。由于疫情對居民出行的嚴格管控,物資匱乏,實在吃不下泡面時,陳默就用爐子蒸些米飯和家里自帶的干菜,當做是抗“疫”期間的“美食”。“戰友們”看到他這么辛苦說:“陳校長,您是我們的頭兒,您后方指揮,我們都愿意沖上前線,您自己不需要這么拼命的。”“我不但是一個中心學校校長,更是一名共產黨員,疫情嚴重的地方,我不上誰上!”這是陳默戰“疫”以來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也是他帶領全鎮教師向毒魔宣戰的出征誓言。在陳默的周密部署下,龍港教育系統除了中新學校和龍港中學、列寧小學、八一小學承擔了茶寮村6個村民小組的健康排查任務外,鎮直5所學校負責了三個卡點的24小時值守工作。在疫情防控斗爭中,涌現了一大批感人至深得先進事跡。如星潭中學副校長葉承杰、列寧小學校長曾永強等,他們一頭扎進入疫情防控第一線,忘我工作,奮勇在先。還有龍港中學普通教師劉會法、石下小學教師張遠江等,他們在各自小區充當“最美志愿者”,帶頭組織小區“抗疫小分隊”,用汗水和心血“拼命”堅守“無疫”家園。
責無旁貸,他精準施策組織全鎮學校網上開展“停課不停學”工作
在與疫情頑強對峙的漫長日子里,教育系統如何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陳默和他的“戰友”們在戰“疫”一線交出了合格答卷。但如何盡自身教育的本職,怎樣在疫情防控的同時抓好“停課不停學”呢?在疫情防控最吃力的時候,龍港中心學校依托“學習強國”視頻會議功能,陳默校長親自主持召開了龍港教育總支“云上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并在視頻連線的會議上,率先提出了“讓黨旗在疫情防控和教學兩個陣地上高高飄揚”的鮮明主題。 低風險并不是無風險,大包保要一包到底。陳默在帶領全鎮師生50天的堅守中總是慎終如始,在疫情防控斗爭終于露出勝利曙光的關鍵時刻,他又吹響了謀劃開學打造“無疫”校園的奮進號角。每一個具體工作,每一項工作內容,陳默和龍港教育黨支“一班人”總是抓得細、抓得落地。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忠誠默默堅守在龍港這個紅色的老區,他這個“實干校長”更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他將人生的精彩綻放在奮進的路上。
(編輯 黃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