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瑞幸咖啡(瑞幸 coffee)宣布完成2億美元B輪融資,投后估值22億美元。今年7月11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A輪2億美元融資,投后估值10億美元。
僅用了1年時間,這個咖啡公司用“第二只眼”不可思議地完成了,從“小藍杯”到“中國最年輕的獨角獸”的跨越,成功打破市場對它“不是賣咖啡”的質疑。有意思的是,在白酒行業也有個被質疑者,它就是江小白。被質疑“不是賣酒的”,江小白也選擇通過“第二只眼”成功打破了“不是賣酒”的質疑,并且還引領了一股白酒口感潮流。
賣咖啡的瑞幸,背后的賦能型商業基因
會下圍棋的朋友都知道,圍棋里有一個“兩眼”基礎理論。“一眼死 兩眼活”, 有兩眼才是成為活棋、增加勝算的籌碼。論及商業領域棋局的理論同樣適用,幾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有“第二只眼”,即兩個絕活和優勢。
泛零售行業大數據咨詢服務,就是瑞幸的“第二只眼”。
當瑞幸定位“新零售形態的咖啡連鎖品牌”之時,CEO錢治亞已認定瑞幸在競爭優勢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此后,瑞幸充分挖掘咖啡零售業務中一切可釋放的效率空間,解決消費者“咖啡價格貴”與”購買不便”兩大痛點。
擁有“第二只眼”,可以讓現有發展到達周期末端時,成為企業新的增長點。比如:亞馬遜,一只眼是電商,另一只眼是云計算;京東,一只眼是電商,另一只眼是快遞服務。
賣酒的江小白,全產業鏈是“第二只眼”
再觀酒行業,江小白也具備“第二只眼”。
只做年輕人喜歡的酒飲品牌“江小白”,今年7月,與白沙工業園簽署了“江小白酒業集中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該產業園占地1300畝,是一個以酒類生產加工為樞紐、連接上下游產業配套的全產業鏈集群。
在陶石泉看來,做企業要形成正確的“量級思維”模式,從長遠的質變角度去思考當下公司的經營方向。他認為,“優質供應鏈和高效產業鏈,是需要將傳統產業的經營環節的點串成一條線。因為,未來的競爭一定是線、是面的競爭,點狀的競爭很難適應下一步的發展,優質產業鏈一定將是實體型企業未來十年的重要風口。”
為此,2016年,江小白保護性收購了擁有非遺技藝的“驢溪酒廠”,并對釀酒基地江記酒莊進行擴建。在收購及改建擴建產能上,江小白已經累計已投資20億元。
而今年簽署的的集中產業園項目中,再次涉及投資規模30億元。該產業園包含的項目為手工精釀車間、機械化釀造車間、麻壇酒庫、瓶裝車間、成品酒倉庫、燒酒博物館、技術檢測中心等。同時包括玻璃瓶、紙箱、瓶蓋等配套企業、釀酒設備制造及研發企業、物流聯運企業。形成了以酒類生產加工為樞紐、連接上下游產業配套的全產業鏈集群。江小白也擁有了強大的“第二只眼”后盾支撐。
據了解,12月7日,“江小白高粱產業園”項目在江津正式啟動,屆時,江小白不僅擁有輻射面積將達10萬畝的高粱種植基地,還將集“現代化的生態牧場、四季水果蔬菜標準園”的循環農業,“特色民宿、鄉村旅游體驗”的農旅產業于一體,加速一個中國酒小產區的形成。
如今,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與國際化口感,江小白成為了年輕人“休閑場合”的首選品牌。在國際葡萄酒暨烈酒大賽(IWSC)、布魯塞爾國際烈酒大賽等國際烈酒大賽中,江小白系列產品目前已經獲得了61項大獎。
一眼死 兩眼活,商業亦如此。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坦森”在《創新者的窘境》書中提到,“企業如果想追求‘基業長青’,就必須學會破壞性創新,在表面張揚和發展穩健的業務或策略背后,盡早建立一個秘而不發但足以破壞并替代現有業務的創新業務。”
從瑞幸、江小白中商業發展,如果真想在商業上精進,需要抓住表象后的隱象,放大格局,放遠遠光,儲備可作為“第二只眼”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