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P2P平臺法規的逐步出臺,曾經亂象叢生的網貸行業已經逐漸走向合規,2016年初,政府將互聯網+上升到國家策略,使得各行各業開始像新興互聯網靠攏。
同時,也是2016年是互聯網+農業的發展元年,阿里巴巴和京東等商業大佬開始布局農村的畜牧養殖業,由此各類互聯網養殖平臺層出不窮。之前互聯網養殖模式緩解農業在產出前的資金短缺問題,同時也解決了農民的農業銷路問題。
農業一直看似離高新技術產業的互聯網最遙遠,其實蘊含了巨大的潛力。傳統農業一直都有融資困難、信息滯后、品牌宣傳不到位、銷售渠道等問題,中國作為世界一大產肉大國,食用以豬肉為主,而中國優質畜禽產品少,品種單一,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優質、無污染的畜禽產品生產尚未從根本上解決。
致力于構建智慧型互聯網農業生態圈的牧芽,以互聯網+養殖為發展模式,堅持生態養殖理念,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全新的線上認養新模式,實現互聯網與傳統農畜牧業的深度融合,推進中國農牧業全產業鏈的創新發展。
為何以牧芽為代表的互聯網養殖平臺問市后就如此火爆?
首先,方便投資者,即便足不出戶,也能通過實時監控查看自己認養的小豬吃的怎樣、睡得如何。
從網絡投資者最關心的收益上來說,農業也是一種相較借貸關系更為穩健的收益渠道,農業風險多是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和養殖風險,牧芽用戶認養的每一頭豬崽都由中國人保財險承擔風險。只要出現疫情、疾病、自然災害等導致豬意外死亡,由保險公司承保,將用戶的收益風險降到較低。牧芽可以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對于國內近日的非洲瘟疫,平臺也對合作養殖戶采取了全方位的消毒、排查和防控措施。
其次,牧芽合作的畜牧企業皆為資產、財務狀況更簡單清晰的中小型養殖戶合作,養殖規模在500-2000頭的養殖戶,基本是以家庭為單位,自有資金建設,整批放養,風控簡單。
而且,牧芽平臺上投資者有多種選擇,選擇認養不同品種的豬有不同的生態養殖時限,育肥豬養殖時長150-170天,懷孕母豬從懷孕到產仔114天,斷奶期需要21天,保育期的小豬養殖30-35天,即可出欄,有時會根據市場行情進行壓欄或提前出售,前后時間相差10天,豬賣掉后第二天投資者的賬戶中就可以看到回款。
互聯網養殖如此火爆的背后,是民以食為天,而最常食用的即是豬肉,離不開這巨大的市場消費潛力,而傳統的養殖業與高新的互聯網產業的結合,既解決了農民產出前的資金短缺問題也為網絡理財的朋友提供了更好的投資方式。相信不遠的將來互聯網養殖平臺將取代一片亂象的P2P網貸平臺,互聯網養殖更能迸發出令人驚訝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