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期貨市場自誕生以來,始終秉持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在步履維艱中砥礪前行,在擴張和收縮中探索出一條極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并以強勁的生命力推動著現代金融體系的建設完善,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伴隨著期貨的成長,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亦在不斷完善,并形成了成熟的期貨市場法律體系,為期貨市場的健康發展以及發揮積極作用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在此環境下,期貨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風險管理工具,有效地提高了金融市場效率,增強了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得益于期貨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學會了運用期貨這一工具,以創新的思維來為其生產活動保駕護航。
然而,國內的期貨市場從摸著石頭過河到發展規范成熟,盡管已逐漸走上正軌,但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進程,仍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未能及時適應社會發展。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戎志平近日提到:“當前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現代金融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必須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個任務,必須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整體要求。”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期貨市場也一直在尋求創新,從原油期貨到鐵礦石期貨,國內的期貨市場已逐漸與國際接軌,嘗試從多維度搭建起國際化平臺,著力深化中國期貨產品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帶領下,更好地為實體經濟帶來更優秀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服務。
如今國內期貨市場積極采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策略,對外資準入放寬條件,更加完善地推動現代金融體系建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既是機遇,亦是挑戰,必將引起一輪優勝劣汰,唯有及時革新、積極改進的期貨機構才能脫穎而出,惠及更多投資者。
在此環境下,全期通作為期貨市場的一份子,積極自我創新,背靠中金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以及鄭州商品交易所等具有雄厚實力的交易所,得以為廣大投資者構建一個安全、穩定的交易環境。同時,全期通也大力投入技術平臺建設,打造一個高效率、低成本的期貨平臺,引進行業高精尖人才,與更多人一起收獲財富,同時助力金融期貨事業發展,并以此促進現代金融體系建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