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嶄新的八月已經高調的拉開帷幕,最近P2P行業一直處于暴雷熱潮,大眾的關注度居高不下,P2P行業也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冰火兩重天。對身處其中的互聯網投資平臺而言,仿佛正深陷煉獄,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網貸之家數據表示全國就有問題平臺142家,在行業如此動蕩的時期。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實關注這波雷潮的投資人不難看出,不少“暴雷”平臺都有資金池、期限錯配、自融、假標等違規特征。P2P行業在進行凈化和進化,對于行業來說未必是壞事,淘盡了沙子,剩下的才是黃金。對于P2P行業來說,可能要經歷過這次洗禮,投資人才能變的“成熟”。
7月份以來的“雷潮”跟以往的“雷潮”不同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很多投資人的“信心”被動搖了,大規模的恐慌性資金回撤,擠垮了大量平臺。不少平臺都不是本身有問題,而是被迫出現問題。
由于投資人對網貸缺乏正確認知和理性的分析能力,很容易受到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和某些不良媒體鼓動,不斷向平臺施加壓力,進一步加大了平臺暴雷概率。在市場情緒的發酵下,所有平臺都開始遭遇流動性壓力。
據某網貸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7月31日,P2P行業交易規模排名前50的網貸平臺,待收余額共計4067億元;僅僅在7月29日這一天,排名前50的網貸平臺資金凈流出就達5.75億元,且其中只有7家平臺有少量資金流入。
這種現象的產生必然與投資人對網貸行業的信心缺失有關。事實上,2018年1月~4月,網貸行業流動性還算充沛,前50名平臺中有七八成都實現了資金大量凈流入;即使是到了5月,開始有平臺陸續爆雷,但仍有七成以上的P2P平臺有資金不斷流入。但是,從6月份起,資金凈流出平臺已經占據平臺總數的一半以上,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平臺,流動性幾近枯竭。值得注意的是,其實部分大型平臺從今年2月起就開始出現資金持續單向流出的跡象。
此外,被視為風險敞口的待收余額也在不斷增加。據某網貸數據統計,上述排名前50的平臺待收余額從1月到6月呈現不斷上升趨勢:1月、2月待收余額均未超過4000億元,但在緩慢增加;3月~6月的待收余額分別為4063億元、4194億元、4254億元和4275億元,前7個月待收余額共計約28673億元。
平臺流動性枯竭,與投資人在恐慌氛圍之下加大提現有關。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對于尚未到期的標的,投資人不惜以高利率轉讓債權來回流本金,甚至是犧牲部分本金。一時間,眾多平臺債轉規模顯著飆升。
一直以來以小額、分散、透明著稱的拍拍貸也未能幸免。證券時報記者查閱平臺數據發現,截至7月31日下午4點,拍拍貸平臺上共有5萬余標的在轉;你我貸共1.28萬個債權在轉,且該項數據在半個月前還僅在2000左右。
作為投資人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這次爆雷潮后將會加快監管部門兌現網貸備案或牌照的制度。要對已投資的P2P平臺有基本的理性和信任。很多平臺都是大力擁抱監管,在合規的道路上勇敢前行。P2P在風雨之后現陽光,開啟全新的發展歷程,將以更加健康有序的環境迎接投資人。
作為一家堅守合規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德易融在互金市場規范的現階段,持續秉持合規的運營理念,堅持“穩健發展為目標”的經營發展之道,以合規發展、適度創新為發展思路,正與眾多優質平臺一同向上發展。
在合規整改和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互聯網金融行業走上了綠色、健康的發展道路,
未來,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品牌和聲譽將日益重要,由品牌服務、投資收益、投資安全構筑的核心競爭力將成為未來互金機構的發力點。在互金行業逐步走向規范的進程中,德易融在合規、完善的路上始終爭當急先鋒。未來,德易融必將持續關注每一位用戶的權益,在積極擁抱監管、完善風險制度、加強技術創新等積極舉措之下,為大眾打造更穩健更靠譜的投資環境,打造透明安全、資質良好、榮譽加身、運營專業的互金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