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上午,長江職業學院武漢新城校區運動場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未來秀”在2025年春季運動會開幕式上驚艷亮相。該校藝術設計學院師生以非遺技藝與現代科技交融的創意方陣,為校園注入青春活力與傳統新韻,演繹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
當《運動員進行曲》的激昂旋律響起,該校藝術設計學院方陣以“流動的美術館”之姿步入賽場。師生們身著的30余套原創服飾瞬間成為焦點:蠟染布料上,敦煌飛天紋樣與賽博朋克線條交織;纏花發飾隨步伐輕曳,仿若星河垂落發間;珠繡云肩以漸變靛藍勾勒出“只此青綠”的東方美學,而服裝剪裁則嚴格遵循人體工程學,在運動中展現力與美的平衡。該校2023級服裝設計專業學生黎熙蕾介紹:“這都是原創的服飾作品,我們讓非遺技藝在功能性與時尚感間找到支點,這些服裝不僅是作品,更是‘會呼吸的藝術品’。”
方陣行進間,該校藝術設計學院學生團隊打造的“時空穿越秀”引爆全場。12名學生化身《長安三萬里》中的盛唐詩人,身著融合唐制襦裙與全息投影技術的華服,詩句隨步伐流轉;另一側,6臺學生自制的機甲戰甲踏著震感音樂登場,LED護甲閃爍著王者榮耀英雄技能特效。當“李白”與“孫悟空”機甲并肩而立,傳統水墨披風與金屬鎧甲碰撞出奇妙火花,觀眾席瞬間沸騰。該校2023級數媒專業夏子萱說:“我們用3D打印復刻唐代甲胄形制,讓歷史人物在數字時代‘重生’!”
這場持續8分鐘的方陣表演,實則是該校藝術設計學院教學成果的濃縮展。近年來,該學院構建“非遺+數字技術”課程體系,將纏花、藍染、漢繡、絨花、輯珠等10余項非遺技藝納入教學模塊,同步引入3D虛擬仿真設計等前沿技術。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研室主任楊帥說:“方陣中展示的纏花絨花發簪、耳飾、項鏈、胸針、披肩等作品,均出自學生工作室之手,有部分已被企業預訂量產。”該校專業教師艾青副教授在現場感慨:“當00后用數字智能解構傳統紋樣,我們看到了非遺傳承的無限可能。”
這場打破專業壁壘、貫通古今的創意實踐,不僅為運動會增添文化厚度,更昭示著職業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新作為——讓非遺在青春創想中永續生機,讓傳統在數字浪潮里劈波斬浪。(記者/陳思炎 通訊員/張俊 毛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