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7日上午,湖北鄂州市數字科技創新產學研基地在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服務中心正式揭牌。這一由鄂州市數據局、葛店經開區、長江職業學院數據信息學院與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創新平臺,標志著鄂州在深化政校企合作、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上邁出關鍵一步。基地將依托長江職業學院武漢新城校區,聚焦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為葛店國家經開區打造湖北省數字科技創新策源地和示范高地注入強勁動能。
作為湖北改革開放的先行區,葛店經開區歷經34年發展,已形成“光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從1990年首批省級開發區掛牌,到2012年晉級“國家隊”,這里既承載過湖北首個信息產業園的崛起,也見證過全國職教園區的星火燎原。區內建有湖北(葛店)信息產業園、湖北省太陽能產業基地、武漢城市圈(鄂州)職教園、中部電商基地等,素有“中國藥谷”之稱,2022年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位列第34位。目前,正以“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為支點,撬動數字經濟新引擎。
長江職業學院作為湖北職教領域的“排頭兵”,是湖北省優質高職院校、湖北省高水平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全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樣板校。其數據信息學院擁有四十年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積淀。學院開設的5大專業覆蓋“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全鏈條,建成大數據創新實訓室等8大實訓基地,與華為、中軟、奇安信等龍頭企業共建“未來工場”,年輸送達2000名數字技能人才。此次基地落戶武漢新城校區,更將實現“校區即產區”的深度融合——通過“區塊鏈+智慧醫療”“數據要素+航空物流”等場景化教學,讓課堂直接對接企業需求。
作為區塊鏈領域的“國家隊”,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已深度參與20余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服務300余家政企客戶,支撐業務規模達數萬億人民幣,服務全國數億人。
儀式上,政校企三方共同簽訂鄂州市數字科技創新產學研基地合作協議。湖北省數據局數字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處處長余寅與長江職業學院紀委書記張術平上臺共同為產學研合作基地揭牌。根據協議,三方將發揮各自優勢,聚焦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方向,圍繞葛店國家經開區重點產業發展需求,聯合開展科技合作、人才培養、平臺建設、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提升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支撐力,助力葛店國家經開區打造成為湖北省數字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和示范高地。基地將打造“五個一”工程:建立一個數字科技攻關聯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打造一個產教融合示范平臺、形成一套數字化轉型標準、培養一支數字工匠隊伍。首期落地的“區塊鏈+智能制造”實訓中心已吸引多家鏈主企業參與共建,預計年內可完成一批技術攻關。
該基地的成立,是政校企三方優勢資源的深度耦合。“這不是簡單的簽約揭牌,而是數字鄂州建設的戰略支點。”鄂州市數據局黨組書記陸宏軍表示,將圍繞“新機遇、新動能、新生態”,依托光谷科創大走廊鄂州功能區建設,構建“政策引導—企業主導—學校支撐”的閉環體系,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創新生態,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葛店經開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開放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數據資源,優先支持基地開展應用試驗,并配套專項政策鼓勵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
長江職業學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張術平說,學校將肩負起“為產業育才、為城市賦能”的使命擔當,校城同頻共振,推動產教深度融合。通過共建聯合實驗室、技術攻關團隊、實習實訓基地等多元化平臺,與領軍企業共建“未來工場”,助力企業攻克技術難題,孵化高價值專利,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未來三年將輸送1000名數字人才,打造開放共享的示范平臺,“讓每個學生帶著真實項目畢業,讓每個專利帶著應用場景轉化”。
趣鏈科技常務副總裁匡立中現場表示,將發力“產學研用”三維布局:首期將共建數字科技聯合實驗室,3年內孵化10個創新項目,培養500名“技術+產業”復合型人才;同步推進“區塊鏈+智慧醫療”、“數據要素+航空物流”標桿場景建設,破解跨域數據流通難題;遠期謀劃“數據飛地”計劃,作為鄂州對接長三角、京津冀等國家數據樞紐的“橋頭堡”,構建跨區域協同創新生態。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基地建設的另一亮點。長江職業學院數據信息學院院長官靈芳介紹,基地將模擬企業研發流程,從需求分析、技術攻關到產品交付全程實戰,“學生畢業時至少具備3個以上完整項目經驗”。這種“入學即入行”的培養路徑,直指數字人才結構性短缺痛點。據統計,湖北省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人才缺口年均增長25%,但傳統教育存在“技術滯后產業2-3年”的脫節現象。基地創新性引入“雙導師制”,由企業工程師與學校教師共同指導學生,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技術迭代同步,培養“懂數據、精技術、通產業”的復合型人才。
鄂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程賓玲,鄂州市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陸宏軍,鄂州市葛店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吳勇,武漢趣鏈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逸俊及鄂州市科技局、數據局、葛店經開區有關部門負責人,長江職業學院相關人員參加上述活動。(記者/陳思炎 通訊員/張俊 毛宸 劉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