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企業資訊
一位大學女教師的烘焙密碼與神農架鄉村振興實驗
2025-03-24 16:09:44   來源:今日湖北

2025年3月,湖北神農架林區木魚鎮紅花坪村的清晨還有些許冷意,村口的土窯里已躍動著橙紅火光。壯族村民韋群大姐將發酵好的面團送進窯膛,隨著松木噼啪作響,濃郁的麥香混著松脂氣息在群山間氤氳開來。“長江職業學院李嬿教授改良的土窯能保溫8小時,現在每天能烤五爐面包,原來的土窯保溫不到3個小時。”韋群擦拭著額角的薄汗笑道。這個昔日沉寂的高山村落,正在窯火的映照下煥發新生。

從鋼琴教師到烘焙專家:一位跨界者的十八年求索

站在土窯前的李嬿教授,很難讓人聯想到她曾是華中師范大學音樂系的鋼琴高材生。1997年畢業時,這位武漢姑娘的人生軌跡本應沿著五線譜延伸,卻在職業轉折中譜寫出別樣樂章。

“當時學校缺語文老師,我就抱著《古文觀止》從頭學起。”在湖北省醫藥學校任教期間,李嬿白天講授《荷塘月色》,夜晚研讀《齊民要術》,并考上了湖北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她的閨蜜畢業后自主創業開了家咖啡館,2008年偶然接觸烘焙后,她的跨界之路愈發精彩:一到假期、休息天就喜歡跟隨連鎖咖啡品牌研習技術。2016年,她自費赴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安琪酵母進修,將美育理念融入食品研發。學校整體并入長江職業學院后,她在馬院語文教研室工作,擔任大學語文老師。2016年,長江職業學院醫藥護理學院請她擔任食品安全與檢測專業烘焙課老師,她的課堂大部分時間教學生實戰,將多年在企業實習積累和學到的技術對學生傾囊相授,非常受學生歡迎。2020年暑期,學校派她到安琪酵母學習。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李老師的《實用烘焙技術》課逐漸成了學科中的龍頭專業。

1742803671603286.jpg

李嬿(右)課堂在指導學生做蘋果派

2023年暑假她到閨蜜咖啡店頂崗,閨蜜說:“我不用教你了,店子交給你打理,我終于可以出去旅游兩個月,生意嘛,做成啥樣是啥樣,只要我回來店子沒倒閉就行了。”兩個月后,令閨蜜大為震驚的是,她兩個月讓門店生意非常紅火,做出了比平時增收16萬元的業績,令老板大為震驚。

2025年春節前夕,神農架林區木魚鎮開發鄉村旅游,急需專家指導土窯烘焙,業內人事在反復斟酌之后向鎮政府推薦李嬿。農歷大年初六,帶著學校的委托,她來到神農架。正是這種跨界融合的思維,讓李嬿接到邀約時,敏銳捕捉到了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共振點。

古法新用破解技術難題:當《齊民要術》遇見熱成像儀

初到紅花坪村,李嬿面對的土窯困境頗具魔幻色彩:開裂的窯體、三小時即散的余溫、村民望著昂貴松木化為飛灰的嘆息。“本地紅泥黏性不足,就像面團缺了面筋。”帶著技術團隊,她利用互聯網查閱了國外類似產品的數據,利用當地泥土和耐火黏土,調配出合適的比例,重于解決了保溫性差的問題。

更令人稱道的是她對傳統技藝的數字化解構。通過熱成像技術分析窯體熱流分布,開發出“土窯管家”智能溫控系統;將《齊民要術》中“酒醅起時,手按有窠臼”的發酵經驗,轉化為PH值監測曲線;就連窯工“觀火色”的祖傳技藝,也被翻譯成色溫數據庫。村民韋群舉著手機展示小程序:“現在烤窯溫度誤差不超過5℃,省柴50%,300度高溫能持續8個小時,比過去增加兩倍多時間。”

1742803694710959.jpg

李嬿(右)在指導村民做土窯面包

農文旅融合的“紅花坪樣本”:從窯火到茶山的價值鏈重構

“傳統窯烤講究陰陽平衡,就像鋼琴演奏需要強弱相濟。”《黃帝內經》有云:柴火屬陽,用以烘焙面包則相得益彰。松木柴火烤制的面包不僅帶有獨特松香,更具溫養脾胃之效。反觀電火屬陰,其性寒涼,難以達到同等效果。故而土窯面包出爐后外酥內軟,香氣四溢,實為蘊藏天地陽和之氣的養生美味。

“土窯面包只能賺吆喝,真正富民要靠產業鏈。”站在村后云霧繚繞的茶山上,李嬿道出她的振興密碼。民宿、土窯面包只能作為引流,以目前的產能,達到靠產品盈利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在當地政府、村民帶領下,李嬿走進村里的田間地頭,進行廣泛調研,努力研發具有農村特色的產品。幫村民尋找賺錢的機會。

紅花坪村主要的經濟作物是高山茶葉,土壤屬于火山巖,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是非常好的種植茶葉的土壤。且海拔高病蟲害少,具有生產優質茶葉的良好條件,但村民在品牌和渠道上的欠缺,使得好產品難以賣出好的價錢。李教授提出可以對農產品進行升級,創造出新茶飲。神農架橙子產量多,為了解決滯銷的情況,李教授讓他們切片曬干,設計出了一款“橙子醬”和“橙子干”,再將其搭配上神農架高山紅茶,成為民宿的特飲“橙子紅茶”。 

針對當地臘肉花菇資源,她給村民設計了“神農架臘肉花菇披薩”;李老師在學校代課期間,幫學院研發了一款藥膳茯苓酥,她又在原有配方的基礎上,結合神農架的中藥種植產品,為村民設計出“茯苓黑芝麻桃酥”;針對山核桃資源豐富,她為村民設計出“山核桃歐包”;針對玉米資源豐富,她為村民設計出“玉米面法棍”......這些極具當地特色的產品,才是富民產品,價格比原來的要翻幾倍,買了“橙子紅茶”等產品,可以送引流產品土窯面包一袋。

如今,紅花坪村民正印證著這種轉變:過去每斤高山茶賣價很低,現在制成茶飲后附加值提升很多倍;滯銷橙子加工的果醬,預計讓果農年均增收萬余元。“以前游客拍完照就走,現在都拎著‘神農六寶'禮盒。”民宿業主枝子指著直播間數據說,臘肉花菇披薩上線三天就訂單不斷。

把論文寫在鄉村振興一線:地校協同育人的新范式

在長江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傅翔看來,李嬿團隊的實踐開創了產教融合的新模式,是最生動的鄉村振興思政課。“我們將與地方政府開展校地深度合作,在窯火邊講授《傳統文化創新》,把思政課搬到鄉村振興第一線,把論文寫在鄉村振興最前沿。”更令人欣喜的是,跟隨李嬿實習的學生,已有3人選擇扎根鄂西鄉村創業。

李嬿還教村民如何開直播銷售,村民不善言語,她就讓村民把產品放貨架上,打開直播,有問即答,展現質樸本色。夜幕降臨時,紅花坪村的土窯廣場燃起篝火。游客學著村民的手法揉制面團,直播間里一位“90后”村民正推介山核桃桃酥,李嬿則蹲在窯口觀察火候——這個曾因交通閉塞而蕭條的村落,此刻正升騰著熾熱的希望。

“鄉村振興不是簡單的技術移植,而是找到傳統與現代的共生密碼。”火光映照著李嬿的面龐,她輕輕撥動窯膛里的炭塊,“就像這窯火,既要守住柴木的本真,也要懂得掌控火候的藝術。”

遠處山巒輪廓漸隱于暮色,但土窯中的火光依然明亮。在這海拔1200米的高山村落,一場關于傳統技藝復興與鄉村價值重塑的實驗,正隨著縷縷窯煙,書寫著新時代的"山鄉巨變"。(記者/實言 通訊員/張俊 張崢 毛宸)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在线播放AⅤ免费播放国产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欧洲 |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自拍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不卡一本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日本三级中文字幕 |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