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上午,伴隨著悠揚動聽的古風樂曲,在武漢市兒童醫院門診廣場,20名大學生與20名小朋友們身著精美的漢服,手牽手步入表演場地。舞臺上,他們或翩翩起舞,或款款而行,漢服飄逸,仿佛穿越時空。小朋友們眼中閃爍著興奮與好奇,大學生的陪伴讓他們更加自信。這場特別的表演,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他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六一兒童節,小朋友帶著些許緊張的面孔上更多是自信和昂揚。
大學生與康復中的白血病患兒秀漢服
這20個孩子均是近三年來武漢兒童醫院血液科、腫瘤科治愈康復出院的孩子,而攜手同臺表演、陪伴小朋友過節的大學生則是來自長江職業學院“生命方舟”愛心團隊的成員,這已是他們第22年陪白血病兒童慶祝“六一”兒童節。
據了解,200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剛上班不久的長江職業學院韓淑萍老師走進協和醫院白血病兒童病房,震驚之余,她發現繪畫可以吸引小孩子注意力,讓孩子配合醫生治療。她決定成為一名白血病志愿者,利于業余、雙休到病房教白血病兒童畫畫。從一個人做,到帶著師生志愿者做,再到成立湖北省生命方舟白血病兒童助讀幫扶中心……22年來,韓淑萍發揮專業特長,通過繪本等方式幫助白血病患兒緩解病痛,傳遞愛心、知識和希望,成為患兒信賴的心靈擺渡人。
義賣現場教小朋友現場做非遺水拓畫
如今,“生命方舟”團隊在湖北省婦聯等支持下吸納了全國37所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加入,為白血病患兒累計服務時間達到1.5萬小時以上,它也成為韓淑萍開展德育、美育和生命教育的第二課堂。46歲的韓淑萍將公益經歷融入教學,師生共同創作了27冊勵志繪本,用以鼓勵更多兒童、青少年。她把工匠精神、大愛情懷一直貫穿育人全過程。她帶領師生積極研發以“勇氣”為主題的《牛不怕》系列動畫片,不僅是白血病兒童受益,還成了青少年教育的動畫好教材。
今年六一前夕,她和武漢市兒童醫院社會服務部策劃非遺傳統文化走進白血病兒童病房,讓他們快樂過六一,同時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活動現場,除了漢服表演,還有還有換裝、捏粘土、起源于唐代的非遺水拓畫技藝體驗、讀繪本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走秀現場
臺上漢服表演的小朋友,吸引了很多市民觀看,讓人忘記了他們是患病多年的小朋友。
今年10歲的萱萱,確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之初就經歷了煎熬的搶救,沒有任何征兆的腦出血需要緊急開顱手術,后又因感染住進重癥監護室,確診后轉入血液科治療,原本開朗自信的女孩,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法面對自己頭上的手術疤和因化療必須剃成的光頭。在醫護團隊和醫務社工的關懷和支持下,萱萱的媽媽經歷了從手足無措到從容不迫的轉變并解決了部分治療費用的壓力,孩子也慢慢找回勇氣和自信。這次漢服秀活動,治愈將近一年的萱萱主動報名,她說:“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能給其他生病的小朋友信心,也希望自己從今年的兒童節開始,以后每年都開心快樂!”
今年14歲的小哲剛剛經歷造血干細胞移植不到半年,盡管還有一些小問題需要隨診治療,但小哲和媽媽都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小哲的媽媽說:“孩子生病已經十年了,十年來很少參加活動,自從造血干細胞移植成功后,只要有活動的機會,只要孩子愿意,都能夠放心地讓他去參與去體驗。這次六一活動能感受到孩子變得自信、開朗。”
今年6歲的小花,已經骨髓移植,這次參加了漢服秀。她開心地說:“期待很快病就會好,回到學校上學。很喜歡大哥哥大姐姐送的漢服,明年想穿著漢服在學校表演節目。”
長久以來,血液腫瘤疾病對兒童的成長和家庭的打擊都是巨大的,在至少9個月以上的治療周期中,孩子和家長都在身體、心靈、經濟以及家庭關系等方面經受著巨大的考驗,無論是面對疾病時的痛苦還是對未來的擔憂及壓力,都讓整個家庭籠罩著陰霾。
大學生為白血病患兒義賣募集資金
武漢兒童醫院血液科主任熊昊表示:目前大部分兒童急性白血病長期生存期望達到85-90%以上,即便是需要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白血病或其他血液系統、免疫系統疾病,我們也有專業的團隊和豐富的經驗來為孩子們保駕護航。在給患兒良好治療的同時,保障他們的身心更加健康很重要,這樣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重回社會,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精彩的未來。
武漢兒童醫院社會服務部醫務社工張驥曦說,關注患兒及家庭社會功能的恢復,同樣是疾病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治愈”需求,只有身心都得到治愈,才能真正健康地迎接未來。
長江職業學院生命方舟團隊負責人韓淑萍老師說:“當孩子們面對人生路上的波折與挑戰時,我們和一群大哥哥大姐姐會一直陪伴他們,用心做畫筆,拓展生命長寬高,用心去擺渡,托起生命方舟。我們守護的是他們心靈深處那份純凈無暇的童真世界和美麗綻放的生命之花。 ”(記者/實言 通訊員/曦曦 張俊 何李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