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日,走進黃潭工業小區湖北精暢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內蔥油餅干的香味撲鼻而來,30多名工人在生產線忙碌。
很難想象,一個月前,這里還是洪水退去后的滿地狼藉。
“車間、機器進水,面粉、糖這些原材料損失殆盡。”回想起當時的場景,公司董事長徐和平記憶猶新。
8月22日,市農商行及時送來150萬元貸款,工廠“續上了一口氣”。“機器響起來,生產搞起來,我這心里就有了希望。”徐和平感慨道。
億元貸款第一時間“輸血”
受洪災影響,我市農業、工業經濟遭受嚴重打擊。來自市經信委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市111家工業企業受災,其中規上工業企業47家。
市場主體災后重建、恢復生產,巨大的資金缺口成為擺在面前的首要難題。
湖北建興變壓器有限公司位于皂市鎮,7月20日,廠區被淹,鐵芯、電磁線、自動化設備、變壓器殼體等原材料、半成品都泡了湯。
“更讓企業壓力山大的是周轉資金。”公司總經理張一位說,工廠遭遇洪水,原料供應商和訂單生產企業都擔心企業會垮掉,有的要求提前支付原料費,有的決定撤銷訂單。
“上下游兩頭的壓力集中爆發,要保證工廠不垮,一個月流動資金就要500萬元。”張一位說。
生產中斷,資金鏈斷裂,災后的企業搖搖欲墜。市金融辦第一時間為企業“輸血”,確保企業正常生產,渡過難關。
截至8月底,我市8家銀行業機構已發放貸款1.3億元,12個受災嚴重鄉鎮的53家企業受惠。
12日,已恢復生產的建興變壓器公司車間里機器轟鳴,一片忙碌景象。張一位指著門口整齊擺放的一排排變壓器興奮說:順利拿到了1000萬元貸款,災后首批200臺變壓器已陸續發往江西。
扶持企業恢復生產“不惜貸”
一場特大洪災,企業元氣大傷,亟需及時補氣輸血。我市金融機構不惜貸、不抽貸,不斷貸,積極為企業“輸血”。
市農商行在貸款支持企業上“不惜貸”。黃緣閉殼龜特種養殖基地,放貸100萬元;湖北金莓科技公司,放貸300萬元;天門三軍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放貸100萬元……
截至目前,市農商行已發放貸款4053萬元。該行負責人說,對于不少受災企業來說,洪水損毀了大部分資產,企業普遍缺乏擔保抵押,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信貸支持承擔著壞賬的風險。
針對災后貸款難題,市委市政府及時出臺金融服務政策,安排財政專項資金2000萬元支持受災嚴重企業恢復生產,并按照1:5的比例放大“杠桿”效應,對企業所需新增貸款的擔保公司擔保費和企業貸款給予貼息補助。“支持企業及其他經濟實體,政府擔保公司責無旁貸。”興天擔保公司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