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首屆武漢國際馬拉松賽,4月10日即將開跑。這兩天,微博與朋友圈的“漢馬”讓人們刷亮眼球。來自全世界的跑人就要在武漢身體力行馬拉松賽,見證每天不一樣大武漢的悄然變化;見證中國的國家中心城市武漢的親和魅力;見證武漢走向世界要千年工程的態度;見證中國擁護和平的湖北的寬宏內斂;見證湖北反腐的長遠規劃;見證武漢在湖北的搖籃里茁壯成長的經歷,翻天覆地的五年變化。
武漢這五年的發展變化,不僅是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美起來,更是體驗到我們的首長改造武漢這座城池的始終如一地雄心壯志。習總書記在4月5日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發揚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精神,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讓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美起來。習總書記的植樹精神告誡的是我們的首長要站在忠誠立志管好自己的城池,不僅讓百姓的生活環境得到完善,更要立志做出百年乃至千年的工程印跡,讓世界人見證盛世的中國擁護世界和平的真諦意義。
改善環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生態挑戰,為維護全球的生態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建設人民的家園不僅是國家領導人夢想,更是每一個省市首長的夢想。
湖北動真格,著力推進兩大民生基礎設施的建設,今年11月底前,確保建設項目落地。湖北將要下大力氣開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150公里、海綿城市120平方公里,告別城市成大海、城市拉鏈馬路的歷史。
有了地下城市管道綜合走廊,把百姓的電力、通訊、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集于一個地下的隧道空間,設置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的城市重要基礎設施“生命線”對于保障城市的完善運行有著“定海神針”的作用。有了地下綜合管廊,只要在管廊預留一個空間,城市垃圾自動送到垃圾處理廠指日可待;地下物流系統也要實現,將蔬菜通過地下管廊從郊外運往市中心,大幅度地降低物流的成本不在遙遠;“地下城”智慧污水處理要在武漢市實現。
在居民的綠化帶建設海綿模式,以城市功能和生態景觀相結合,這樣的治水理念就是防治污染、節約水資源、防內澇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海綿城市,適應環境的變化和自然頑疾的阻隔,在人性化的治理城市功能上具有一定的涵蓄、調節雨水的彈力空間。
武漢市打算建設漢陽四新示范區和青山區示范區兩處海綿城市的集中示范區,雙管齊下探索新舊城區的不同建設模式。青山區的建設模式是在居民的一些綠化地段設置小調節池、生態草溪、植被緩沖地帶,遇到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是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這種海綿模式主要是補充地下水,含蓄地調節地面徑流與水循環,在干旱缺水的時候有條件地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青山區海綿城市建成,清潔工每天用于沖洗街道的水來自于海綿城市蓄的雨水,既環保又節約,可以節省政府的開支;綠化隊每天給樹澆灌給花草噴灑,采用機械化的工具進行作業,既省力又省時,可以減少成本的預算;人們的生活指數逐漸提升,城市不再看海,適量用水也無后顧之憂。
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的城市重點功能設施,對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會對完善城市的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尤其是海綿城市的建設,可能干十年或者是完善改進到二十年的時間,中間需要更換幾代區長、區委書記,因此需要樹立一個政府干事的信念傳遞鏈接,讓政府的指揮棒一代一代傳下去,延續中國的城市文明。
世世代代擁有城市的和平信念,對世界和平的信任,中國完全具備維護世界和平的實力。所以,具有反腐擔當的首長,早已把目標投向更為遠景的中國未來。 三千年前殷商時代的黃陂盤龍城見證了青銅的文明,三千年后湖北的武漢再現地下城市文明。地下是考古,地上是考城,數千年文明的穿越,武漢再現世界文明奇跡不僅是造福萬代的佳話,更是中國人傳承文明追隨的信念。
湖北的首長李鴻忠、武漢的首長阮成發在動真格的人生馬拉松賽,不僅讓人民見證他們的政治歷史,更是見證他們在社會歷史軌跡的共存。正如習總書記講的,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總有人要開頭。在太平的盛世,讓人民終身受益的東西,一定與歷史的天空共存。(長江論壇 紅塵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