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頭條新聞
湖北建成農村公路27.2萬公里 總里程位居全國第三
2024-07-18 10:51:44   來源:湖北日報

“萌巴發車啦!”在宜都市,前往油榨坪的208路電動公交啟動,票價僅2元。依托發達的村路網絡,宜都市120個行政村全部通達公交車。


“公路美如畫,一路游玩到農家!”行進在孝昌縣觀音湖至雙峰山旅游公路上,只見黑紅雙色線條延伸向遠方,英姿颯爽的騎手和打卡拍照的觀光客,成為公路間的一道風景。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農村公路要“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重要批示;今年,總書記對進一步做好“四好農村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湖北的“四好農村路”建得咋樣?在5月30日舉行的全國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現場會上,“湖北經驗”響亮作答——推動農村公路由通到暢、由暢到美、由美到悅的轉變,助力鄉村振興步入“快車道”。目前,湖北已建成農村公路27.2萬公里,總里程位居全國第三。


當前,作為省交通運輸廳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重要內容,農村公路建設步入“升級版”。


如何建?


由“等靠要”到“大家籌”


當修路需要300萬元,而你只能籌到50萬元,這條路還修嗎?


崇陽縣青山鎮雷駱村的回答是:修!


雷駱村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主要靠種植白及、黃芩等中藥材。過去,通村路破敗坑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采藥客一聽說雷駱村都直搖頭,路太爛,貨車進不來。”雷駱村黨支部書記雷青打開手機翻出老照片,“大伙急得睡不著。”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修路的心思不知動了多少回,卻始終未成。


“哪個村支持修路,率先把路基修好,就幫助該村先修路。”崇陽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孫文甫提出了一個眾籌法:部省補一點、市里獎一點、鄉鎮擠一點、村里籌一點、鄉賢助一點、項目拼一點。


解決了資金的問題,村民們的積極性一下子就上來了。雷中華等村民主動無償讓地4畝多、山林60多平方米,投工投勞,參與路邊排水管安裝,清理雜物等,很快就“捐”出了路基。


有了路基,交通運輸部門刷黑路面,園林部門種植綠樹……今年5月,這條新路建成后,雷青發動村民就地取材,收集舊瓦、舊磚和廢棄不用的瓦罐、石磨等,打造家門口微景觀。


如今,滿眼綠色的田園風光秀美。不少藥材商來這里一邊做生意,一邊游鄉村。


在上級獎補資金有限、縣級財政吃緊的現實情況下,雷駱村的“眾籌法”,是“四好農村路”眾多籌資機制中的代表。


崇陽縣明確上級獎補的錢用于修建高質量路面,邊溝、綠化等整合多部門資金,建立了“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社會資金參與”的思路。孫文甫說,這種方式能最大限度發揮“四好農村路”獎補資金的導向性作用,破解資金瓶頸。


【畫外音】省交通運輸廳年投入省級資金27億元,制定完善“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標準和考核管理辦法,引導各地踐行共同締造理念,探索“政府投資、對外引資、社會融資、群眾捐資”的多元籌資機制。全省創建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3個,全國示范縣22個,省級示范縣56個,省級示范鄉鎮237個。今年1月至5月,全省新改建農村公路6462.5公里。


怎么管?


由“獨角戲”變“大合唱”


當管路不再只是交通部門一家的事,這條路該怎么管?


孝昌縣的回答是:找路長!


這不,6月27日,來“找茬”的兩位路長遇到一起了!


在孝昌縣小悟鄉青石村的交通驛站,村級路長、村黨支部書記劉婷婷碰到縣鄉道路總路長、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明智,笑著說:“您又有新發現了吧?”


“被你說中了。”吳明智邊說邊掏出手機,給周巷鎮鎮長汪華鋒發去信息:“在鄒李線上,隔離網歪倒在路上;道路拐彎處叢生的樹木遮擋了視線,要及時剪枝。”信息里,現場圖片一清二楚。自從當上了路長,吳明智、劉婷婷常常來路上“找茬”。


好路修到家門口,管養不能掉鏈子。


2018年,孝感市在全省率先推行路長制,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總路長,副市長為國省干線的分路長,縣鄉村分層分級建立“路長制”治理體系。259名路長承擔統籌公路沿線發展規劃、劃定路域管理保護范圍、實施路域環境綜合治理等8項任務。


36歲的劉婷婷,沒事就會沿著村道走一走、看一看。她的眼睛“尖”得很,看到道路破損、有牛糞等,都會立刻協調各方解決。她說,路長制最大的變化,是扭轉了“管路靠交通”的傳統觀念,“一家”變“大家”,引導村民自發參與路域環境整治,撬動沿線路域景觀打造,村容村貌大有改觀。


8.8公里的公牧山環線,串起茶園和景區,民宿“青石居”野趣盎然,吸引游客駕車游玩。劉婷婷說,她這個路長當得相當自豪。


【畫外音】2023年起,省交通運輸廳創新制定“四好農村路”五色圖工作評價機制,聚焦建、養、管、運四類12項核心指標,對各縣市區“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效進行評價,按照優、良、中、次、差五個等次,對應綠、藍、黃、橙、紅五種顏色,實現一圖攬全局,營造了各地“你追我趕、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


怎么護?


由“人挑肩扛”到“智慧大腦”


當升級版農村公路越來越寬、越來越美,如何讓它們永葆美麗容顏?


潛江市的回答是:信息化!


6月28日,在潛江市莫嶺村,身著紅馬甲的養護員陳洪波行走在后湖至返灣湖的村道上。發現一處標牌歪斜后,他連忙用手機拍照,隨后在APP上定位、上報病害、上傳,一氣呵成。


在數十公里外的潛江市農村公路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相關人員收到信息后,通過系統快速派單,專業養護機構1小時派人趕到現場處理問題。


過去,這樣的效率幾乎不可能。陳洪波要巡完整條路后,再向上反映問題。等到施工人員到場,兩三天就過去了。


信息化、科技化,悄然掀起農村公路的養護變革。


剛改造的漁陽鎮雙馬橋煥然一新,每榀13米長、15噸重的預制梁上,都粘著一個名片大小的小盒子。


“預制梁里藏芯片,一橋一個‘身份證’。”潛江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劉美蓉介紹,這是RFID射頻芯片卡,方便對橋梁進行健康監測。工作人員坐在辦公室,就能清楚地為每座橋梁“把脈”。


2017年,潛江市投資100萬元,建成湖北首個集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于一體的“農村公路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通過移動互聯網、GIS地理信息系統、北斗定位系統等技術應用,實時監控農村公路,從發現到處置、反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步入科學、規范、高效的新境界。


劉美蓉稱,目前路面坑槽等病害可實現3天內處置,未來還將啟用IA智能巡查。


【畫外音】省交通運輸廳推動農村公路從重建設向重養護轉變,提升農村公路數字化水平、路況水平、本質安全水平。在役公路數字化、農村公路災毀保險等已納入交通強國試點。計劃到2025年底,優良中等路率達到90%以上。


怎么用?


從“通上車”到“富一方”


當“四好農村路”不再只是路,那它是什么?


在冠昌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程國慶的眼中,路,是“孝昌血桃”擺上大型商超貨架的速度。


每天凌晨4時,大貨車、面包車、快遞車如趕集般涌向孝昌縣豐山鎮,將孝昌血桃以最快的速度運往各大商超。在當地交通部門支持下,不僅好路通到七仙紅桃產業園,還開通了豐山鎮至武漢市黃陂區的2元錢專線公交,吸引武漢采摘客,實現一桃賣三季。目前,產業園正在擴建停車場,申報3A景區,力爭將桃園變景區。


在潛網集團企業發展部負責人王麗晴的眼中,路,是小龍蝦從產地跳上餐桌的鮮活度。


6月28日,空中鳥瞰位于潛江后湖管理區的潛網集團潛江小龍蝦交易市場,只見9條6米寬的雙車道形成8.8公里的“三縱三橫”路網。從機耕路到瀝青路,貨車可直達蝦稻田邊。小龍蝦從產地到餐桌,由8小時縮短為4小時,蝦的運輸鮮活度從85%提升至95%。去年,潛網集團銷售小龍蝦23.73萬噸,銷售額111億元。今年上半年,交易量增長3.25%。


在宜都市208路公交專線駕駛員張勇的眼中,路,是快遞抵達村民手中的幸福感。


鄧家橋村篤睦灣曾經交通閉塞,快遞物流只能送到村一級物流網點,村民寄取快遞不方便。隨著新修的兩車道流域精品路通車,宜都市交通運輸局推進物流快遞進塆落,方便村民生活。


“真不敢想象,前天網上下單、從浙江義烏寄的水杯,今天走了不到100米就拿到了。”村民朱家蘭臉上掩不住的開心。今年,宜都市試行物流快遞進塆落,這在湖北省尚屬首次。


【畫外音】省交通運輸廳推動農村路網、客運網、郵政快遞網融合發展,構建便捷高效的農村運輸新模式,全省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率100%。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本视频高清一区 | 亚洲一区网站观看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 新97碰碰新版国产 | 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