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食品和藥品中加入化學藥物成分將之包裝成“神藥”;組織健康講座和體檢冒充專家恐嚇消費者;以免費領取禮品方式吸引老年顧客到店購買產品;通過微信公眾號、淘寶等互聯網方式售賣壯陽減肥產品……如今,食品、藥品等產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已成為老百姓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
為提高群眾識假防騙能力,武漢市洪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創新宣傳方式,聯合洪山區高校志愿者和轄區居委會深入社區開展抵制食藥虛假欺詐宣傳活動。
據悉,此次活動通過舉辦“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等產品欺詐和虛假宣傳之‘十大騙術’揭示”、“藥品知識進社區”、“藥健康 要健康”等系列講座,發放食品藥品安全知識手冊,回收過期失效藥品,詳解種種騙術套路,幫助老百姓煉就“火眼金睛”,提高識假防騙能力,防范欺詐事件發生。
洪山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前不久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13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為期100天的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洪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為了更好地落實此次行動,改變原來“單兵作戰”的做法,創新宣傳方式,充分利用洪山區“大學之城”的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聯合洪山區各高校志愿者協會、社會實踐活動小組和轄區居委會進行宣傳活動。通過三方聯動,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如何防范市場虛假宣傳?洪山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向市民分享了“三招”:一看銷售場所資質。一定要到證照齊全的正規場所購買產品,購買產品時要特別注意商家有無相關營業執照。就算是通過網絡、會議、電視、直銷和電話等方式購買產品,也應先行確認商家資質信息;二查外包裝和說明書。要仔細查看外包裝標簽標識產品相關信息,做好“四不”:不購買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產品、不購買標簽上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號的預包裝食品、不購買標簽或說明書中提及可以預防疾病有治療功能的產品、不購買標簽上沒有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但聲稱是保健食品的產品;三辨廣告和宣傳內容。凡聲稱有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產品,保健食品廣告中未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的,一律不要購買,不要盲目參加任何以產品銷售為目的的知識講座、專家報告這種類似的活動。(通訊員 黎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