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菲四月,萬物競發,正是讀書好時節。武漢市東湖高新區龍泉街道以“書香滿龍泉”為主題,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讀書節系列活動。從經典共讀到跨界分享,從升學求職指導到國學文化浸潤,龍泉街以多元形式點燃居民閱讀熱情,讓書香浸潤每一寸土地。
活動現場
閱讀分享打破工作與生活的“墻”
4月17日,首場活動“厚學·跨界共讀”專業書分享會在光谷書房(左嶺分館)內拉開帷幕。各個領域從業者共同組成的多元視角,打破了參與者的角色壁壘,帶來了“知識服務生活”的全新體驗。
轄區老師分別以《教育的目的》《孩子你慢慢來》《非暴力溝通》等主題分享探討教育本質與成長節奏;退伍軍人代表結合《苦難輝煌》,分享革命精神與個人奮斗歷程;醫護人員通過《急診專科護理》現場傳授常用急救技能;孝恩園青年則以《當呼吸成為空氣》探討生命的意義……
人們在不同領域的思維碰撞中成長,也在對人文關懷的思考中共鳴。“選擇成為他人的微光,雖僅片刻,卻已鑄就永恒”“最好的招商政策不是最優惠的而是最普惠的”“生活不是通關游戲,而是體驗本身”……書籍不再是孤立的文字,而是聯結不同行業的橋梁,構建了“人人可參與,行行有共鳴”的共學氛圍。
芬芳書香滋養鄉村振興的“根”
4月22日,書香聯結鄉土情懷與發展實踐。“淳樸·鄉土共讀”經典品鑒會在江王村會議室展開。居民們圍繞《鄉土中國》《呼蘭河傳》《城南舊事》《顏氏家訓》等經典,結合龍泉街變遷分享智慧。
村民借《鄉土中國》“差序格局”對比鄰里關系,提議“用傳統人情味激活社區治理”;社區工作者將《顏氏家訓》的治家之道融入垃圾分類,設計“積分換手工品”妙招;年輕媽媽以《城南舊事》童年視角呼吁“保留古井老樹,讓鄉愁可尋”。
活動現場,讀書感悟轉化為行動提案——策劃“家風故事會”、打造“鄉土文化長廊”墻繪。“讀經典是為讓文化根系滋養城市更新,讓書中智慧在鄉土扎根,長出龍泉新枝。”通過經典與現實的碰撞,參與者們將書中智慧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靈感。
活動現場
經驗智慧點亮青年前行的“燈”
隨著讀書節漸入高潮,4月25日,“善為·青年啟航”升學求職經驗匯在晴川學院大講堂內掀起一陣熱潮。青年們傾囊相授實用經驗:有人分享考研備戰心得,從時間管理到心態調整,干貨滿滿;有人以幽默風趣的語言與豐富鮮活的經驗案例,傳授面試技巧與職場生存法則;還有人以角色轉化的新視角,揭秘offer拿到手軟的“武功秘籍”。
臺下的青年們聽得入神,時而拿起手機拍照,時而陷入沉思,他們在這場知識的盛宴中收獲滿滿,對“知識改變未來”的信念與期待也愈發強烈。
活動現場
傳統文化探索中華脈絡的“紋”
4月26日,讀書節尾聲之際,武漢大學武漢校友會國學分會成立大會在龍泉山風景區內詩意啟幕。活動中,湖北國學館靈泉研究基地正式揭牌,國學助學金簽約儀式為傳統文化傳承注入新動力。
武漢大學教授孫勁松主講的《菜根譚的人生智慧》講座,以深入淺出的語言詮釋經典哲理;禪茶古琴雅集上,琴聲潺潺、茶香裊裊,參與者閉目靜心,感受“默照茶會”的禪意;翌日清晨的靈泉寺早課體驗,更讓青年們體會到“一日之計在于晨”的寧靜與力量。
除了街道組織的讀書節活動,龍泉街騰龍社區還開展了“童趣周末,呵護成長”親子讀書營,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共讀繪本故事,享受親子共讀的溫馨時光。
親子互動環節,孩子們積極參與,用稚嫩的聲音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家長們則在一旁耐心傾聽,不時給予鼓勵與贊美。書香不僅在街道與社區內流轉,還滲透進了每一個家庭。
“讀書月不僅是活動,還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傳遞。”龍泉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韓莉表示,該活動由龍泉街黨建聯席會成員單位共同舉辦,不僅響應了國家“全民閱讀”的號召,還將街道“忠厚淳樸、好學善為”的精神融入生活,從機關干部到轄區青年,從大學生到國學愛好者,全民參與的閱讀熱潮讓龍泉的“好學”之風蔚然成蔭。(來源:龍泉街道 通訊員呂湯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