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的杭州,西湖波光瀲滟,數字浪潮奔涌。近日,武漢市委黨校第15期年輕干部班的學員們赴杭州研學。
在“干部素質提升年”的奮進號角中,學員們帶著“對標先進、問道取經”的期待,通過“課堂解碼+一線實踐+行動賦能”的立體研學,觸摸杭州高質量發展的脈搏,探尋“支點建設”的新靈感。
探尋數字治理的“杭州基因”
杭州作為全國數字經濟的“領跑者”,打開了年輕干部思維的天窗。課堂上,“30秒酒店入住”“AI審批秒辦”等鮮活案例引發學員熱議,杭州從數字化邁向智能化的進階密碼,不是技術的堆砌,而是以群眾需求倒逼流程再造。在城市大腦運營中心,跳動的數據流讓學員觸摸到“一屏觀全域、一網治全城”的治理邏輯。
學員們參觀余杭夢想小鎮
走進余杭夢想小鎮,學員們看到了“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的蓬勃生機。一個工位就能注冊公司,政府搭臺、市場唱戲,杭州的“放管服”改革真正做到了放手不放任。孵化器里的創業故事,讓學員們深思如何以武漢更開放的機制,激活創新動能,讓政策陽光照進每個創新角落。
解鎖鄉村振興的“藝術密碼”
杭州市委黨校教授張公望現場教學
轉塘街道的長埭村與外桐塢村,用“茶香+藝術”的共融模式書寫了鄉村振興新范式,將“綠葉變金葉”的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茶園深處的雕塑工作室、老宅改造的油畫展廳,讓學員看到藝術喚醒鄉土的可能。
“鄉村振興不是‘穿衣戴帽’,而是文化基因與現代產業深度耦合。”杭州市委黨校教授張公望在茶園邊的現場教學中點出關鍵。
“茶產業+文創IP,武漢的鄉村也能講出這樣的故事!”來自武漢市農業農村局的學員陳錦興奮地說。
“三階計劃”鍛造攻堅尖兵
“一天一小時學理論,磨亮思想之劍;一月一難題求突破,錘煉破局之力;一季一任務勇攻堅,鍛造擔當之肩!”班級組織員發出的“三階計劃”青春倡議激起熱烈回響。班委同步發布“青年說論壇”“青年調研隊”“青春宣講團”等行動計劃,誓言要做“學思踐悟”的排頭兵,將杭州經驗轉化為武漢實踐。
歸程途中,學員們行李箱里塞滿了“杭州啟示錄”:從數字治理的協同思維到營商服務的體驗革命,從鄉村活化的創意密碼到政府改革的破局銳氣。
他們紛紛表示,這場跨越千里的研學,不僅為干部素質提升年標記了鮮活注腳,還在年輕干部心中播下了“支點建設”的破局火種——以思想躍遷引領行動突圍,用躬身實干答好時代考題。(通訊員夏燕、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