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在武漢首發的《武漢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報告(2023年)》中,武漢控股公司北湖污水處理廠憑借其卓越的環保成就和創新的“水務+光伏”模式成功入選。這份由武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編撰的綠皮書,首次全面記錄了武漢市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進展與成就。
作為國內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北湖污水處理廠不僅設計處理能力達到80萬立方米/日,而且出水水質優于國家一級A標準。更重要的是,該廠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污水廠分布式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達23.73兆瓦,年發電量約為2200萬度,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的同時,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6萬噸,成為綠色生產的標桿企業。
“我們像生態魔術師,把污水變成寶貴資源。”武漢控股公司北湖污水處理廠生產技術部負責人黃如婷表示。她進一步介紹道,通過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和光伏發電系統的結合,北湖污水處理廠每年為大東湖地區削減污染物超過60%,直接改善了長江支流的水生態環境。此外,該廠每日產出的60萬噸再生水被廣泛用于工業用水,顯著減少了對長江水資源的依賴,促進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綠皮書指出,北湖污水處理廠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資源整合,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武漢長江生態文明研究中心負責人透露,這份“生態綠皮書”計劃逐年更新,系統記錄和分析武漢綠色生態發展的脈動,也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江城樣本”。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武漢控股公司北湖污水處理廠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綠色發展的理念,成為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未來,它將繼續探索更多創新實踐,為構建美麗中國貢獻力量。(代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