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21日,適逢春分節氣之后,武漢大學珞珈山麓的櫻花初綻,一場跨越傳統與現代、連接東方與西方的禮儀文化盛典在漢啟幕。首屆中外禮儀應用高級研修班,以“禮承千年·文明共生”為主題,吸引了來自湖北、河南、湖南等省份的青年學者、禮儀從業者齊聚江城,共繪新時代禮儀傳承的學術圖譜。這場為期三天的學術盛會以"守禮承脈、創新致用"為主線,既重現了"杏壇講學"的古典風韻,又展現了"一帶一路"時代的國際視野,標志著中國禮儀學界在傳統現代融合與跨文化傳播領域取得新突破。
一、學術泰斗深耕禮學四十載,鑄就當代禮儀學"百科全書"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率先系統構建禮儀學學科體系的著名學者之一,武漢大學李榮建教授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治學情懷,在禮儀文化研究領域樹立了多座豐碑。其主編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現代禮儀專題》已面世,李榮建教授還相繼編撰、出版了《外國習俗與禮儀》《談判藝術品評》《社交禮儀》《現代禮儀教程》等教材,主編《現代禮儀叢書》《中國優秀禮儀文化》等著作,為禮儀文化教育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其卓越的教學成就榮獲武漢大學杰出教學貢獻校長獎,備受贊譽。此次研修班特別設置的"禮學源流考辨"專題,系統梳理了從周公"制禮作樂"到習近平主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禮儀文化傳承脈絡,展現出學者"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學術擔當。
二、弘禮承道·七階修持啟禮門新章
知名禮儀學者、河南省禮儀文化促進會會長丁一介先生以《積禮成師:禮儀師七階修持真義》《傳道濟民:禮儀師復禮實踐舉要》為核心課程,系統構建"學禮—習禮—明禮—守禮—持禮—司禮—弘禮"的七階修持體系。其獨創的《禮門修證學》融通儒家六藝與導引之術,現場演示禮射技法中"射以觀德"的傳統智慧,更以"儀式療愈""攝生坐訣"等實踐案例,展現禮儀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當代生命力。丁一介先生長期躬身于中華禮儀的一線復興事業,將"酒禮載道""禮樂教化"等傳統儀軌與現代社會治理相結合,主持編撰《華習大語文》教材,擔任多家文化企業祭祀大典司禮官,以"執德必弘,傳道濟民"的實踐理念,展現了中華禮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當代價值。
三、課程體系創新三維格局,打造禮儀教育"中國方案"
本次研修班構建了"理論筑基—實踐淬煉—國際視野"的立體化課程體系,呈現出三大突破性創新:李榮建教授禮儀弟子桂靜平老師、李偉老師、龔越華老師分別開設《中外服飾禮儀》《禮儀師的精氣神修煉與禮儀實踐傳承》《公務接待禮儀》等實務課程。桂靜平老師通過服飾文化的源流,對比漢服與國外服飾的文化符號,解析服飾禮儀中的身份認同與跨文化交流技巧;李偉老師基于丹道哲學的禮儀師健康管理與禮儀實踐傳承,指出身心健康是行禮弘禮的根基與保障,以傳統道家養生與人體工程學結合禮儀儀態,形神兼備的訓練體系,創新提出"精氣神"三維修練法,強調禮儀實踐中“禮”為本,“儀”為表,“儀”可變,“禮”有宗;龔越華老師則通過接待案例拆解,系統梳理接待中的禮儀規范與應急處理策略,讓人耳目一新,茅塞頓開。學員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對禮儀文化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認知。首創"禮儀認知—情感認同—行為自覺"的三階轉化模型。
四、傳統拜師禮煥發時代新輝,禮門弟子譜系再添英才
本次師資班亮點紛呈。3月22日中午,來自湖南邵陽的禮儀企業家肖少武舉行了莊重的拜師儀式,正式拜入李榮建教授門下。儀式由龔越華師姐主持,桂靜平師姐帶領眾人誦讀禮門弟子規,肖少武虔誠誦讀拜師帖、奉茶行拜師禮,師徒互贈信物。李榮建教授在訓示中對新弟子提出殷切期望,鼓勵其在傳承傳播優秀禮儀文化的道路上,嚴于律己,團結同仁,潛心鉆研,積極弘禮。
五、禮樂傳承開啟新篇章,千年文脈煥發時代光彩
這場融學術高度、文化厚度與創新銳度于一體的禮學盛會,不僅賡續著“禮儀之邦”的文化基因,更以國際化視野搭建起文明對話的學術平臺。結業典禮上,新晉高級禮儀講師弟子誦讀《禮門弟子規》,其"秉初心守正道,融中西創未來"的當代訓誡,傳承"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治學精神,又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自信。隨著李榮建教授將象征"薪火相傳"的新版禮儀著作授予弟子,"禮門"學派正式確立"一脈多支"的傳承體系,為中華禮儀文化的當代轉型注入持久動力。
3月23日下午結業典禮上,學員們結合三天所學,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演講展示,各展風采。李榮建教授對每位學員的演講均作出細致且中肯的點評,為學員指明方向。最后,李榮建教授進行全面總結,贏得現場陣陣掌聲。在歡聲笑語中,此次課程圓滿結束。師生合影留念,攜手踏上禮儀文化傳承的嶄新征程,繼續為傳播中華優秀禮儀文化貢獻力量 。此次研修班將'禮'的哲學思考與現代治理緊密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禮儀治理現代化'的理論框架,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提供了鮮活樣本,貢獻了東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