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舊小區改造是激發城市發展活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居民共擔”的原則,強化“黨建引領、共同締造”理念,共謀“老舊小區+微改造+片區改造”的方式,共同破解“多方參與、長效運營”的難題,“改”出了居民幸福感,“造”出了百姓滿意度。
改造后的稅務小區
2024年1月,筆者看到改造后的浠水縣經濟開發區翟港社區稅務小區干凈整潔,綠意盎然,所有車輛停放有序,面貌煥然一新。
衛峰接受采訪
稅務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衛鋒表示:“這次改造之后,我們小區安裝了5個汽車充電樁,還有摩托車充電樁20個。原來居民要跑到七八公里之外充電,安裝之后極大地方便了小區的居民和單位的職工,解決了大家的急難愁盼問題。道路也變寬了,積水都改變了,讓大家出行更方便,小區的環境更美觀了。”
張塞君接受采訪
稅務小區居民張塞君說:“我是住在家屬樓的六樓,以前這么多年的時間一直沒有做隔熱防水,下雨天經常漏水,大熱天就像蒸籠一樣。這次改造,首先做了防水跟隔熱,現在就不漏水,而且夏天肯定不會熱的,非常感謝這次改造。”
改造后的稅務小區
據了解,稅務小區始建于90年代初,該片區之前存在路面破損、排水不暢、公共區域閑置、功能配套缺失等問題。在改造過程中,施工方主要對該小區內道路、雨污排水、建筑外立面、樓道內墻、綠化、停車位、充電樁、非機動車棚、照明、弱電管線設施等進行改造。
改造后的停車位
改造后的充電樁
改造后的財政小區
位于浠水縣經濟開發區云路口社區的財政小區,始建于90年代,小區之前未進行雨污分流,綠化、活動場地等基礎配套缺失,架空線纜密布。經過老舊小區改造,完成了該小區內道路硬化刷黑,新建地下雨污排水管網、非機動車棚、照明、綠化,修繕圍墻設施等。如今,財政小區居住環境大變樣,柏油路取代了破損的路面,樓棟統一安裝了入戶門禁系統、強弱電箱、太陽能路燈,這些實實在在、真切感受到的變化,讓居民格外開心。
張引弟接受采訪
財政小區居民張引弟說:“以前小區亂七八糟的,像個垃圾場,什么都往里丟,現在檔次看起來高了點,搞得干干凈凈,走路也好走,心情都好,越活越年輕了。”
樂愛平接受采訪
財政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樂愛平表示:“財政小區以前的停車位是雜亂無章的,現在通過改造之后,我們標線新增的48個標準車位。加上車庫舊的停車位,總共有110個車位。綠化、路面、管線,整個改造的時間很短,不到兩個月,小區居民非常滿意。”
改造后的停車位
同樣,位于浠水縣經濟開發區南岳廟社區的一中小區,經過改造后,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中小區的居民都覺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徐繼紅接受采訪
一中小區居民徐繼紅說:“改造后,小區的外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路變得很寬敞而且刷了黑,用水也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重新進行了大的改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很大的方便。”
陳火焱接受采訪
一中小區居民陳火焱說:“原來小區里面的線布局很亂,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這次整改讓我們放心了。水、電、氣各個方面都有一個充分的保障,停車有停車位,大家都很開心、很放心。”
改造后的一中小區
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2023年,浠水縣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改造老舊小區40個,改造戶數2842戶,房屋151棟,建筑面積約28萬平方米。截至目前,40個小區的改造已全部完工,累計完成投資額約4200萬元,老舊小區已蝶變為居民的和諧家園。(來源:浠水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通訊員豐友志、楊慧麗、王璐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