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以下簡稱“湖北省文聯”)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常態化開展文藝志愿服務活動,共組織文藝志愿隊伍200多支,帶動全省開展各類文藝志愿服務活動8000余場次,參與文藝志愿者45萬人次,線上線下惠及群眾過億人次。如今,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已成為湖北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上的一支重要的文藝力量和文化名片。
文藝惠民接地氣
湖北省文聯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錨定人民需求,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精心挖掘荊楚傳統文化,精心創排時代文藝精品,精心組織文藝惠民活動,以惠民演出、文藝培訓、展覽展示等為抓手,上山下鄉、走村串戶,掀起一股文藝惠民的新熱潮。
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軍運會建設工地(謝佳 攝)
為扎根于人民群眾,文藝輕騎兵隊伍深入湖北省機關、企業、學校、軍營、社區、鄉村廣泛開展文藝演出,堅持走最遠的路、進最深的山,從社區到鄉村,從部隊到警營,從工廠到學校,從平原到山區,走遍了荊楚大地,把舞臺搭在大地上、把演出送到家門口,所到之處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在廣泛開展各種文藝演出的同時,湖北省文聯連續舉辦“圓夢工程”文藝培訓志愿服務活動,共培訓鄉村學校少年宮藝術輔導員以及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者骨干8000余名;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者骨干培訓班,覆蓋了17個市州103個縣(市區),培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文藝志愿者骨干和新文藝群體1700 余名;舉辦“到人民中去”文藝輔導培訓,建立音樂、舞蹈、書法、美術、攝影、朗誦等藝術家與基層文聯結對幫扶機制,把“送”文化和“種”文化結合起來。
除了輸送新鮮血液外,湖北省文聯還樹典型、展正風,連續開展湖北省“最美文藝志愿者”和“優秀文藝志愿者”推選活動,共推選“最美文藝志愿者”58名,“優秀文藝志愿者”594名。2022年度還新增了宣傳推選學雷鋒文藝志愿服務“時代風尚”先進典型評選項目,共推選“最美文藝志愿服務組織”5個和“最美文藝志愿服務項目”5個,極大調動了湖北省文聯系統廣泛開展文藝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文藝惠民有朝氣
湖北省文聯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始終把服務擺在首位,聚焦“四性”,“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開展服務,讓文藝惠民充滿朝氣,越做越好。
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五峰縣仁和坪鎮大栗樹村(張璨龍 攝)
湖北省文聯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始終秉持強烈的政治使命和責任擔當,第一時間學習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緊貼黨中央重大戰略、湖北省委決策部署,用文藝的形式開展“群眾路線”“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黨史學習教育”等主題教育,緊密結合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建黨百年、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軍運會、湖北省第十一次和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組織文藝輕騎兵走進田間地頭、工廠社區,把黨的政策講出來,把黨的溫暖送下去,把群眾心聲帶上來。
同時,湖北省文聯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以精準扶貧、圓夢小康為主題,與湖北省音樂家協會共同舉辦“文藝扶貧奔小康”原創歌曲創作展演活動,打造一批唱得響、留得住、傳得開的精準扶貧原創歌曲;以鄉村振興為主題,實施助力鄉村振興“五個一”文藝工程(在全省選定10個美麗鄉村(鎮),為每個鄉村(鎮)培育一個文化品牌、創作一首歌曲、每年組織一次文藝輔導、舉辦一場惠民演出、打造一個文藝采風創作基地),持續打造湖北“鄉村音樂潮”活動品牌;以黨風廉政為主題,舉辦“廉政新風潤鄉村”“廉潔教育新春行”“廉風潤荊楚”走進黨校、企業、鄉村、社區;通過送“紀”下鄉,把廉潔教育貫穿到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中,在荊楚大地營造出“崇廉尚廉”的良好社會氛圍。
每年元旦春節期間,湖北省文聯還會舉辦“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文藝惠民系列活動。如今互聯網直播興起,湖北省文聯也順應時代風潮,開展“百名書法家送萬福樂萬家”網絡直播活動,廣大網友可以線上和藝術家互動,藝術家寫完春聯后現場由快遞員郵寄,讓廣大網友第一時間收到新春的祝福。不僅如此,湖北省文聯還聯動武漢鐵路局文聯舉辦“文化列車千里行”省文聯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文藝惠民系列活動,在鄭渝高鐵、黃黃高鐵、浩吉鐵路沿線以及高鐵列車上為鐵路職工和乘客獻上精彩演出,活動在多家媒體深度報道。
為增加聯動性,湖北省文聯爭取到中國文聯和全國各文藝家協會的大力支持,承辦、聯辦大型主題活動,并深入推進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模式,每一場演出都邀請具有當地特色的優秀文藝節目登上文藝輕騎兵的舞臺;聚焦兄弟省市聯動,連續舉辦文化潤疆和援藏工程,組織藝術家和文藝志愿者采風創作、交流合作和慰問演出,邀請新疆博州藝術家參與湖北“鄉村音樂潮”活動,圓夢工程文藝志愿服務培訓中,邀請重慶師范大學教授參與線上教學;聚焦省級文藝家協會聯動,積極收集整理各文藝家協會的精品節目、中青年文藝骨干,儲備節目庫和人才庫,結合不同的主題組織藝術家進行節目創作,豐富節目內容和形式。例如,參與湖北省音協的“村村有歌工程”、湖北省舞協的“培青計劃”、湖北省書協的“萬福下鄉”等等。
文藝惠民講和氣
湖北省文聯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堅持“輕”“親”并重,與民同樂,在把歡樂送到人民群眾中的同時,不給基層添負擔,讓百姓在最近的地方看到最好的演出。
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江漢路胡啟文川劇《變臉》(陳利安 攝)
為達到此目標,湖北省文聯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文藝惠民活動不追求豪華舞臺、不進高檔劇場、不與商業合作,輕車簡從,在堅持高標準的同時盡量精減演職人員,控制舞蹈人數,大部分惠民演出都要求當天往返,避免鋪張浪費,把更多精力、財力放在文藝惠民、為民、樂民的志愿服務當中去。
比如,有的舞臺就搭在茶園、玉米地、橘園里,有的利用當地百姓大舞臺,有的以綠水青山為背景舞臺。
多年來,文藝輕騎兵走進過工廠車間、鄉村田園、紅色基地、歷史古跡、建設工地,還走進過黨校、軍營、醫院、社區,哪里有老百姓的需要,哪里就有文藝輕騎兵的身影,真正使老百姓感受到幸福感、獲得感。
湖北省文聯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從節目的編排和設計、現場演出、文藝志愿者自我要求三個方面高標準要求,導演團隊第一時間參與方案制定、節目設計,針對每場活動的主題、當地文化特色和群眾需求設計節目、編排舞蹈、制作舞美,例如,在小川村演出時,排練期間正值中午,在大太陽底下導演團隊兢兢業業地走臺排練,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學習宣傳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期間,及時組織創作湖北大鼓《黨代會精神放光芒》,快板《新征程譜寫新篇章》。在廉風潤荊楚活動中,組織創作小品《撞》,湖北大鼓《不吃魚的貓》,歌曲《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之歌》《清白》《幸福領悟》、楚歌《詠梅》等一批反映黨風廉政建設的節目在文藝輕騎兵的舞臺上呈現;要求歌手、演員全部現場演唱和表演,不準換音對口型。有的演員接到演出任務比較急,不管是在車上還是在賓館都抓緊時間背臺詞、練聲,甚至演出前還在后臺排練,力求用最好的形象、高超的表演呈現給每一位觀眾;文藝輕騎兵演出條件都比較艱苦,有時還會遇到惡劣天氣,這都無法阻擋藝術家的熱情,導演團隊和藝術家們抗嚴寒、冒酷暑,風雨無阻。無論是國家一級演員還是普通演員,藝術家還是一般文藝工作者,高校教授還是在校大學生,專業院團老師還是新文藝群體,都在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的帶領下,不計得失、不計報酬,用實際行動弘揚志愿精神、傳播文藝界核心價值觀。比如,在十堰龍井村演出時,當時音響出了一點小狀況,又是陰雨天氣,下午開始節目彩排,一直持續到深夜11點多,藝術家冒著雨、打著傘,沒有一個人提前離開,堅持到最后。第二屆湖北“鄉村音樂潮”啟動儀式上,有位老師突發中暑,經過簡單急救措施后,又登臺演出。
“你對人民有多好,人民就對你有多親。”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屬于人民,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不斷成長。文藝輕騎兵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群眾的笑聲和掌聲,參加輕騎兵活動的藝術家和志愿者也在一次次演出中收獲了成功和感動。她們紛紛表示:“我們要永做人民滿意的紅色文藝輕騎兵”。(來源:湖北省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