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抬頭見綠,移步換景,一抹抹隨處可見的綠色,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宜游,星羅棋布的“口袋公園”描繪出一幅擁綠入懷的民生畫卷。
近年來,為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荊州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口袋公園”的建設,荊州市城市管理執法委員會(以下簡稱“荊州市城管執法委”)和該市中心城區政府下“繡花”功夫繪“一城錦繡”,生態、文明、綠色的亮麗生態畫卷在荊州市中心城區徐徐展開……
綠化美化提實效 出行見景入人心
秉承堅持“公園城市”建設理念,荊州市城管執法委和中心城區政府充分利用道路邊角地、小區周圍空閑地、裸露閑置地等“留白空間”,在中心城區打造了一批集生態、文化、健身、休閑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口袋公園”。
紫薇花園
據了解,口袋公園也稱袖珍公園,是指面向公眾開放、規模較小、形狀多樣、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面積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間,常呈斑塊狀散落或隱藏在城市結構中,如小型綠地、小公園、街心花園、社區小型運動場所等。
芳草園
這些“口袋公園”不僅能夠盤活碎地塊、閑置地,增加改造城市的“綠度”,還能拓展居民的公共活動空間。例如,于去年建成開放的芳草園,由于其“高顏值”+“高實用性”,每天都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打乒乓球、練太極、跳廣場舞,成為群眾熱捧的“網紅打卡地”;占地5200平方米的荊州草郊路口袋公園綠樹成蔭,游憩廣場、停車場、戲沙池、花箱座椅等設施一應俱全,吸引了一批批市民前來休閑放松;“匠心園”收集拆遷區域老青石板,恢復洪家二巷老青石板鋪裝,并發動社會各界參與老照片、老物件的征集活動,真正凝聚市民集體記憶,展現街區歷史風貌。
移步成景、小而精致的“口袋公園”提升了城市的“顏值”和品質,有效拓展了公共活動場所,使市民能夠更便捷、更舒適地享受綠色空間。
截至目前,荊州市中心城區已建成“口袋公園”142個,“拆墻透綠”49處,新增改造城區綠地面積150公頃,惠及城區近100萬市民,逐步實現了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入園”。
堅持黨建引領 凝聚共同締造合力
立足群眾需要,荊州市園林綠化中心工作人員通過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不斷完善公園基礎服務設施,補齊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等短板,優化完善公園服務功能,因地制宜植入兒童游樂、亭廊、休閑座椅、健身器材等設施,結合“國球進社區”“國球進公園”活動,在公園內設置乒乓球桌。
人民公園人民建,在口袋公園選址、規劃建設之初,荊州市園林綠化中心工作人員走進街道、社區等場所,開展公園建設調研摸底,廣泛征求居民訴求和建議,累計有3000多名熱心居民參與獻計獻策,共征求有效意見200多條,采納合理建議80多條;聯合荊州日報社開展口袋公園園名、亭廊楹聯等的征集活動,邀請群眾參與,共征集園名、楹聯等150余條。
同時,荊州市城管執法委和中心城區政府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讓黨建紅色文化融入市民生活,口袋公園建設過程中,園林綠化工作人員融合黨建、統戰文化、荊楚文化、基址文化、主題宣傳等特色,巧妙搭建文化陣地,讓口袋公園更有溫度和深度。
楚韻園
在相關單位的支持下,荊州市首座“家風家教”主題口袋公園、講述紅色故事的“紅梅園”、以弘揚非遺文化及工匠精神為主題的“匠心園”、以紀念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橘頌園”、以“知荊州 愛荊州 興荊州”為主題的“楚韻園”等特色主題口袋公園陸續“誕生”,在讓市民享受“開窗有景,出門見綠”幸福生活的同時,也能夠感受文化魅力。
凝聚新力量 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荊州市在“口袋公園”的管理上凝聚新力量,這些“見縫插針”于方寸之間的小公園竣工驗收后,由社區、產權單位與專業管養部門共管,并且納入全市園林綠化管養考核范圍。同時,積極探索“園長制”、志愿服務管理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共同締造真正體現人民公園人民呵護的共管理念,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在2021和2022年荊州市“最美口袋公園”評選中,通過專家組現場測評和市民網絡投票分別評出了20個和30個“最美口袋公園”,其中共有15個入選湖北省“最美口袋公園”,連續兩年數量居地市州之首,并作為湖北省先進典型推廣。在荊州市“群眾最滿意民生實事項目”評比中,口袋公園建設項目也名列榜首。
市民在芳草園娛樂健身
“城在森林中、人在花園里、行在綠蔭下、樂在芳草間”。漫步荊州中心城區,和游人、市民攀談嘮嗑中,能感受到溫暖、溫情,特別是改善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環境方面。
市民在紫薇花園沐浴陽光
據悉,下一步,荊州市將圍繞加快建設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目標,持續推進公園綠地建設,構建城市公園綠地5—8分鐘服務圈,以綠道為骨架、“口袋公園”為節點,打造公園、綠地與社區交融的全域水鄉園林城市新景觀,勠力同心把美好藍圖變為百姓宜居宜業的幸福家園。(來源:荊州市城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