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武漢坐汽車到廣州,再從廣州坐飛機到非洲,10月下旬,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油料所”)自研的400斤芝麻種子,經過5天的旅程,抵達了非洲莫桑比克的首都馬普托。這是湖北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湖北省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聯豐海外團隊(以下簡稱“聯豐海外”)聯合油料所在莫桑比克進行第二批試驗示范種植的芝麻種子。
這些種子將被轉運到加扎省落土播種,明年收獲后的芝麻將會乘船回國銷售,在武漢市民的熱干面中,或許就能吃到用這些芝麻制作的芝麻醬。
據了解,在去年首批試驗示范種植芝麻成功后,中國的芝麻種子獲得了當地農業部門認可,完成注冊登記備案后,莫桑比克開始規模性引進和種植生產。
示范種植芝麻對比分析
產量提高三成多
中國芝麻種子獲認可
2007年,聯豐海外承擔了湖北省對非洲的農業援助項目,在莫桑比克的首都馬普托建設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這是我國在非洲建立的第一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同年,在被譽為莫桑比克的“谷倉”的加扎省合作建設了“湖北-加扎友誼農場”。2008年,湖北省與加扎省正式結為友好省州。
2020年,聯豐海外聯合油料所在莫桑比克的楠普拉省、加扎省、馬普托省三地,開始將我國研發的13個優質芝麻品種進行試驗示范種植,既要能夠適應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還要能夠保證不對當地的生物環境系統造成入侵傷害。
經過“兩年三地”的試驗適應階段,我國的“贛芝-16”“漢芝98-8”“漢芝A3”三個芝麻品種表現出色,比當地品種平均產量提高35%左右,平均出油率比當地品種高出4%左右,得到當地農業部門的高度認可。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芝麻消費155萬噸左右,總消費量占全球總產量的1/4,但近110萬噸需要進口,其中70%來自非洲國家。
據介紹,我國芝麻的平均單產量位居主產國首位,全球最大研究型芝麻種庫就在位于武漢的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但由于種植結構調整,我國芝麻種植面積在減少,國內總產量無法與逐年增長的消費量達成平衡。
發展海外種植基地是滿足國內芝麻需求的一條路徑,聯豐海外利用國內得天獨厚的產業和技術優勢,開始在莫桑比克種植我國自研的優質芝麻品種,推廣我國的芝麻種植技術,與莫桑比克實現合作共贏。其負責人表示,此次在海外的試種成功后,合作種植的模式將在莫桑比克實現。
送技術撐起“保護傘”
幫助當地農戶增收
“看到示范中心示范種植的芝麻長勢良好,我們心中也充滿了希望。”馬賴斯是馬普托省博阿內地區的一個種植戶,去年種植了2公頃芝麻,在聯豐海外團隊專家的指導下,產量超過預期,今年他打算把芝麻種植面積擴大到4公頃。
而在兩年前,馬賴斯靠種地的年收入還不足500美元。來自中國的農業技術人員幫助當地的農戶修建溝渠等水利設施,還引進了農業機械設施,手把手地教他們進行田間管理。過去“靠天吃飯”的馬賴斯等10多戶農民開始種植芝麻,還用上了農機設備,年收入都比過去增加了一倍多。
隨著中國種子一起到達莫桑比克的,還有中國的農業機械設施和田間管理技術。在示范種植區域,中國農業技術人員幫助當地農戶興建水利灌溉設施,讓莫桑比克農戶前來觀摩學習如何為農作物生長撐起“保護傘”,如何在雨季來臨時利用水利設施防洪排澇,而不是眼睜睜地看著農作物被淹沒沖走。
在中國農業技術人員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莫桑比克農戶種植方式開始由粗放型向規范化轉變。他們欣喜地發現,農作物穩定增產,拿到手的收入也越來越多,生活也越來越好。
聯豐海外負責人介紹,芝麻是非洲的第三大經濟作物,我國每年從莫桑比克進口的芝麻有10萬噸左右。公司按照“產銷一體化”發展戰略,在莫桑比克積極探索“公司+農戶”模式,與當地農戶結成包含水稻、蔬果以及芝麻等農作物種植在內的利益共同體,目前已有800家農戶被納入其中。農作物收獲后,聯豐海外會根據合同上門收購,當地農戶也不再為銷路發愁了。
今年9月中旬,約200噸莫桑比克芝麻已順利抵達山東青島港并驗收交貨,標志著省糧油進出口集團在打通農產品貿易渠道上實現新突破,形成進口非洲優質農產品“綠色通道”。
首批中國芝麻種子小范圍試驗示范種植的成功以及貿易渠道的通暢,帶來了未來大規模的推廣種植合作機會。
目前,聯豐海外團隊聯合莫方農業科學研究院辦理了種子注冊登記備案等手續,并與加扎省簽署推廣種植協議,準備在1000公頃的種植區對我國的優質芝麻品種進行推廣種植。未來還將總結在莫桑比克種植的經驗和做法,將芝麻種子灑向非洲周邊國家的土地,進一步推動非洲芝麻產業鏈建設和農產品貿易發展。
據悉,湖北省與加扎省正式結為友好省州15年以來,以農業合作為代表的務實合作碩果累累。湖北省商務廳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湖北省與莫桑比克的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1億美元,同比上漲89.9%。10月20日,在中國(湖北)—莫桑比克貿易投資推介會上,湖北省與莫桑比克加扎省又簽署了深化友好合作行動書。(來源:糧油進出口集團 通訊員姚詩悅、杜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