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湖北省宜都市推行“車共體”智慧共享停車模式,通過搭建智慧停車管理平臺,整合城區公建停車場、路邊車位、機關事業單位及住宅小區停車場98家,供給車位28327個,日均進出流量34000余次,車位周轉率、利用率顯著提高,有效緩解停車難題。
宜都市現有機動車保有量15.5萬輛,其中私家車6.8萬輛,推行“車共體”智慧共享停車模式前,宜都市49個物業小區共有車位1.7萬個,絕大部分處于待售、待租狀態,機關事業單位、公共收費停車場夜間閑置率高,造成資源浪費,民眾自駕出行停車難度較大。
宜都市結合實踐活動深入調查研究,由宜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管理執法局統籌整合停車資源,宜都市城鎮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旗下華美城市運營公司(以下簡稱“華美城運”)實現設施管護資金可持續投入,搭建智慧停車管理平臺,探索推行“車共體”智慧共享停車模式。
“車共體”實行一套機制統籌、一套平臺管理、一套系統賦能,建立健全停車管理機制,按照“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模式運作。“車共體”積極推廣智慧停車APP和小程序,集成大數據分析、停車引導等功能,后臺實時調度車位、車流狀態,為用戶動態提供精準停車信息,與此同時,將智慧停車管理平臺接入城管、公安管控平臺,為城市規劃提供數字依據。
“車共體”聚焦人口密集、車流量大的區域,“一場一策”制定方案解決堵點難點。針對小區泊車難問題,宜都市發揮小區業委會作用,采取坡道堆疊、異形劃線等方法在住宅小區擴改泊位2878個;結合各商圈、菜場實地情況合理分流,劃定電動車、自行車停車區避免占用機動車停車位;在早餐店、學校等區域臨街設置限時“綠色車位”,城管、交警部門常態化服務指揮,車輛即停即走;發動21個機關事業單位開放單位內部停車位1984個,實現車位非工作時段錯時共享。同時,宜都市對“車共體”閘口統一進行智能化改造,車位余量實時可見,應用無感支付技術,實現“先離場后付費”。
華美城運相關負責人介紹,“車共體”模式實行分區、分類、分時段、停車收費降費制度,針對不同需求提供日夜年卡、時段封頂、商家券、一卡通等惠民服務,標準低于市場平均水平;向“兩江人才”“文明誠信家庭”等發放免費停車券;為義務獻血站等特殊車輛提供免費停車服務,同時將農貿市場周邊免費停車時長由半小時調整為一小時。
“車共體”智慧共享停車模式實施后,宜都市陸城錦繡江南小區業主張勇說:“以前車停小區,時常造成擁堵不說,車輛還時常受到擦碰。現在將車停在‘車共體’停車場,進出方便,車輛安全也有保障。”(通訊員王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