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和關于文藝評論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促進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進一步發揮文藝評論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作用,10月22日上午,“文藝與高科技:挑戰、對話及其前景”學術研討會在中南民族大學學術交流中心開幕。
文藝與高科技:挑戰、對話及其前景學術研討會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副主任袁正領,湖北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士軍,中南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段超,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副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胡一峰,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導張勇傳,湖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悅,湖北省文聯副主席、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李遇春,湖北省文聯二級巡視員、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駐會副主席李建華,中南民族大學音舞學院院長羅義華等出席開幕式,李悅主持開幕式。
袁正領在主旨講話中表示,近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本次“文藝與高科技:挑戰、對話及其前景”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正是落實其思想的有力舉措,各位要深刻把握其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持續加強學習研究闡釋,并自覺貫穿到文藝評論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在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中,曾多次談到科技對文藝的影響,本次論壇以文藝與高科技的關系為主題,正是站在時代前沿。文藝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推動,各位要著眼文藝的傳播屬性,以積極的姿態應對高科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要著眼科技進步,推動藝術創新的整體性,全面認識和把握文藝發展新形勢,要著眼文藝多重屬性的內在關聯,準確判別和掌握高科技對藝術創新影響的邊界。
張士軍現場致辭,他表示,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評論是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步伐,推進荊楚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是中央、省委站在全局的高度對文藝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標,因此,他希望以此次研討會的舉辦為契機,打造廣泛聯動的文藝評論平臺陣地和跨行業、跨區域、跨學科交流互動的融合創新發展模式,創造更多文藝和科技融合的創新性成果,努力開創新時代湖北文藝評論工作和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新局面,為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貢獻文藝力量。
段超介紹,一直以來,中南民族大學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對高校提出的“推進文化傳承創新”的新要求,聚焦中南地區民族藝術文化,形成了民族文藝研究特色領域和優勢學科。學校高度重視文藝相關領域的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漢語言文學、音樂學、美術學三個專業先后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學校還先后成立了中南地區少數民族審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藝術評論人才培養中心、長江藝術研究院等機構,積極推動文學藝術創作、傳播與研究工作。學校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力爭在文藝人才培養、文藝理論研究、文學和藝術學科建設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活動合影
本次研討會由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南民族大學聯合主辦,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南民族大學音舞學院、湖北省文藝評論基地(中南民族大學)、長江藝術研究院共同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兩院”院士、科學哲學家、文藝理論家、藝術家、高科技企業代表等近百名專家學者參與活動。
據了解,為期3天的研討會,將通過主旨演講、小組發言和現場參觀等形式圍繞“大數據語境下文學創作與研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技術演變與藝術本質、高科技時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藝術與科技的跨學科語境與實踐、文藝的數字化傳播與智能化變革、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的科技與藝術”等六個方面的議題展開交流探討。(齊典、聶智園、高翔、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