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知路面積水、井蓋位移、路面變形、有害氣體等狀況并及時預警,這些居然都可以通過一個供水井蓋來完成。
10月17日上午,中山大道義烈巷路邊傳來陣陣切割聲,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市水務集團”)漢口供水部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文創智能井蓋更換,新裝的文創井蓋增設了智能模塊,可以通過手機APP對井蓋及周邊工況進行監測。據了解,自2021年起,武漢市累計試點安裝了50余只漢水文創智能井蓋。今年10月起,該井蓋在武漢市水務集團供水服務范圍內正式全面鋪設。
鋪設井蓋現場
新裝的漢水文創智能井蓋為“漢水的城市徽章”系列,由武漢市水務集團與武漢大學師生共同設計,武漢漢水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水高新公司”)鑄造出品。設計理念專注提煉漢派文化元素,將武漢長江大橋、黃鶴樓、江漢關、漢口水塔、晴川閣、龜山電視塔等地標融入其中,成為武漢市的“新地標”。
“新地標”展示
“今天我們更換的這款新井蓋為黃鶴樓、長江大橋彩色版,后續還會推出更多款式的文創智能井蓋。”漢水高新公司市場銷售部副部長易波介紹,漢水文創智能井蓋分為彩色版與銅制版,目前在武漢市水務集團供水范圍內,與武漢市政供水管網配套的井蓋有10萬多個,從10月起,新增井蓋均為漢水文創智能井蓋,并將按計劃分批更換老井蓋。
App實時監測井蓋狀況
新井蓋不僅有“顏值”更有“智慧”。在重要部位及路段,漢水文創智能井蓋內將安裝智能模塊,可以通過手機APP敏銳感知路面積水、井蓋位移、路面變形、有害氣體等狀況,并及時預警,幫助管理單位從以往的“被動接修”變為“主動檢修”。同時,每個文化井蓋都設計了獨立的二維碼,通過手機掃描,可看到圖案中對應地標建筑的人文故事、地下供水設施情況和供水服務信息等。
“為了保障行人和車輛安全,漢水文創智能井蓋內的防墜網為鑄鐵材質,扎實堅固。”易波介紹,老舊窨井內使用過尼龍繩防墜網,但其耐用性較差,每一年半至兩年就需要進行更換。漢水文創智能井蓋為“六防”,其特點為防盜、防滑、防噪音、防彈跳、防位移、防墜落。井蓋內置鑄鐵防墜網,其承載力能達到200公斤以上,可有效避免人員及車輛輪胎墜入井內,造成傷亡和卡輪,有效排除市民出行“腳下黑洞”的安全隱患。
“井蓋雖小,卻能折射出城市的發展。2022年5月,武漢市將漢水文創井蓋作為2022年‘武漢設計之都’入選作品,推薦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展示交流。今年4月,漢水文創智能井蓋榮獲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第一屆井蓋文化征集活動‘地域特征’和‘時代印記’雙第一。”武漢市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漢水文創智能井蓋還將陸續“上新”,為城市形象添上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來源:武漢市水務集團 通訊員謝銘輝、鐘適、向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