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賡續城脈添動能,冶城活力始更新。城市是空間疊構的有機體,老舊小區也是構成大冶獨特氣質的組成部分。今年來,在城市更新的東風下,湖北省大冶市老舊小區改造加快機制創新、融資開拓、理念迭代,“小步快跑”探索城市發展新路徑、新方法、新理念。
明確前置條件,優先納入改造
9月17日,大冶市三鑫花園小區地下雨污分流管道基礎開始施工。有著20多年“歷史”的三鑫花園小區,不僅基礎設施老化嚴重,當初的規劃也早已跟不上居民的需求。今年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后,社區深入居民家中問需于民、傾聽民意,將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訴求納入改造內容。“我們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入戶發放調查問卷,并召開業主會議,收集群眾對小區改造意見,最終確定了對道路硬化、雨污分流、規劃停車位等多個方面實施改造。”銅草花園社區副主任曹琴說。
小區改造現場
自去年7月以來,大冶市將老舊小區改造納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嚴格按照“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發動和引導群眾參與。項目實施前,大冶市通過發放征求意見表、召開居民會議、黨員代表會議和“星空夜談”“茶話會”等方式,圍繞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真正做到“改什么、怎么改”由群眾“說了算”。同時,大冶市將“成立小區黨組織、小區業委會、簽訂居民公約、拆除違法建筑、出資參與改造、承諾接受后期管理和繳納物業費”作為前置條件,對滿足“六個前置條件”的小區,優先納入改造范疇。
注重五共理念,激發群眾參與
“張師傅你不能只以自己利益為主,現在路面挖開是不方便,但是從長遠看,改造好后大家住著都舒服……”連日來,廣電小區“質量監督員”呂洪發現場和小區住戶解釋著老舊小區改造的施工方案和步驟,加強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的理解,也拉近了住戶與施工方之間的距離。
銅草花園社區啟動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以來,為確保居民全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社區聘請熱心居民擔任改造工程義務“質量監督員”,讓居民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對項目施工進行全過程跟蹤監管。
小區改造現場
自從“上崗”后,每天在小區里轉一轉、看一看,成了呂洪發的日常工作之一。“施工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居民不理解、推進難度大等問題,我們一邊收集居民的意見和訴求,一邊將大家的建議反饋給施工方,加強溝通,改好了大家住著也滿意。”呂洪發說,“質量監督員”可以發揮對小區“人頭熟、情況明、問題清”的優勢,讓施工方“敲得開居民家門”,傾聽居民意見,架起溝通的橋梁,確保小區改造順利推進。
同時,大冶市還積極引導鼓勵居民、原產權單位出資,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引導群眾投資投勞,參與小區改造,2022年大冶市實施的77個小區,共發動群眾籌資投勞504.13萬元,共同締造試點小區群眾參與率達98%以上。”
大冶市老舊小區改造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船機廠、勁牌、石頭咀保障房等8個小區居民均自發成立工程質量監督隊,全程參與施工質量跟蹤監管,協調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困難問題。
推進片區改造,實現連片聯動
日前,隨著東岳路街道湛月東苑與橋虹小區之間的圍墻拆除,橋虹社區片區化改造正式啟動。
小區改造現場
據悉,湛月花園、橋虹小區、湛月東苑、湛月豪庭等小區位于中心城區,幾個小區地理位置相鄰,中間因有一堵堵圍墻相隔,各種服務配套設施無法整合共享。
東岳路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湛月花園小區有幼兒園、停車位,湛月東苑有集貿市場,橋虹小區有政務小屋、便民快餐和衛生服務站,國稅家屬區有一些存量土地及綠地空間,而湛月豪庭和東風家園空間活動區相對較少,如果拆除圍墻、違建,屯出土地進行片區化改造,那就能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大大提高空間利用率。”
按照地理相鄰、資源共享、便于治理原則,今年大冶市選擇東岳路橋虹社區片區等五大片區進行重點打造,聚焦為民、便民、安民服務,按照完整社區與15分鐘城市生活圈建設標準,對連片老舊小區進行資源整合,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實施整體提升改造,實現空間重構、資源重組、設施重塑。
小區改造現場
自2019年以來,大冶市累計改造老舊小區147個,涉及21181戶居民,改造面積201.44萬㎡。2023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共分為5個標段,涉及小區38個、房屋153棟、住戶4327戶、改造面積52.40萬㎡,大冶市剩余125個老舊小區將在2025年底前全部改造完成。
大冶市老舊小區改造辦公室主任葉序武表示,將嚴格按照市政府提出的“片區化改造、市場化運作、智慧化管理”的總體工作思路,充分運用“五共”理念,多方籌措資金,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力推進城市更新,努力改善老舊小區人居環境,不斷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來源:大冶市舊改辦 通訊員左思甜、陳婷)